英雄不問出處。
衡量一個人的標準并不在于她出有怎樣高貴的出身,而在于她能創(chuàng)造出什么樣的價值。
”我頓了一下,將隱含的種族歧義轉(zhuǎn)嫁到家庭上,“私生女所能做出的貢獻并不會比一個千金小姐小多少,只要這個社會肯正確的對待她。
”“看來你對自己的才華很自信。
”“是的。
”“是什么給了你這樣的自信?”“我自己。
”“……誰教給了你這些。
”“您問的是我的哪一種才華?”從審訊官和翻譯兩個人的表現(xiàn)來看,似乎在兩種語言傳達的過程中出現(xiàn)了一點小小的語義偏差。
最后,那個翻譯面向我,用一種非常生硬的語氣:“你很清楚今天為什么坐在這里。
”“好吧,如果您指的是軍事方面,那么是那名美國軍官教給我的。
”“你說過他不常來。
”“即便一個月只來一次,十幾年下來,也足夠耳濡目染了。
”“他為什么要教給你這些,你只是一個私生女,沒有任何用處。
”“首先,不能說私生女是沒有任何用處的;其次,畫家見美必彰,匠人遇玉即琢,智者見才必誨,此乃天性使然。
”翻譯卡住了。
他對審訊官解釋,然后扭過頭來,對我冷笑一聲:“你的中文水平很高啊。
”“因為我看中文書最多,就沿襲了一些語言習慣。
”“你在美國長大,可是中文水平這么好,英語反而卻不行?”“因為我是和我的母親待在一起,我處于中文語言環(huán)境里,我不出門。
所以只有單獨和美國軍官待在一起的時候是用英語的。
絕大部分時間,我沒有使用英語的語境。
”“你為什么不出門?”“我為什么要出門呢?如果我想吃飯,我家里有三個國家的廚師;如果我想要新衣服,會有裁縫主動上門;如果我想讀書,家里的書房里有上千本;如果我想運動,我住的別墅帶有一個院子,可以用來打網(wǎng)球或者羽毛球,我又不喜歡高爾夫那種運動。
”物質(zhì)并非本意,本質(zhì)是為了暗示對方我虛構出來的那位軍官擁有卓越的地位。
我很清楚我寫的那點東西在這個時代意味著什么。
“既然你的生活這么優(yōu)渥,你為什么要離開美國?”“讀過太多書的人是不會愿意真的一輩子都待在方寸之地的。
平靜的海面培養(yǎng)不出優(yōu)秀的水手,金絲的籠子哺育不了振翅的雄鷹。
如果一個人認為自己應該成功,那她就勢必會竭盡所能向著目標進發(fā)——即便要以舍棄一些東西為代價。
”“所以你出現(xiàn)在布拉格?”“實際上這是一場……錯誤。
我的母親想離開她的籠子,而我跟著她離開。
但是她似乎認為我會變成她的籠子,所以就把我拋下了。
按照我所認為的事情原本的發(fā)展,現(xiàn)在我應該在法國。
”“你會法語?”“只有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