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賜婚
國朝娶親承襲先代傳統(tǒng),上至皇親,下到士庶,皆行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六禮。
而這納采正是六禮之首。
說是議婚之儀,可向來都要經(jīng)由雙方父母議定之后,男方才會遣媒人上門送上禮物。若此時再有什么異議,便是算是背約,丟的是兩家的臉面。
孟琬本打算想法子讓皇后在這之前打消賜婚的念頭,可終究還是遲了一步。
往后再想要悔婚那就更是難上加難了。
前來冊封的使節(jié)是皇帝一母同胞的親弟弟吳王,這倒有些出乎孟尚懷的意料。
他近幾日還在苦惱,會真觀的事情鬧得滿城風雨,右驍衛(wèi)弓箭被盜一事矛頭更是直指相王。皇帝本就對相王有偏見,無論他是否真與刺客有關(guān),受到波及都是必然的事,成王和鄭貴妃也免不了借此事大作文章。
本以為皇后此時應(yīng)當無暇顧及相王的婚事,卻不想求親的日子反倒比計劃提前了些,而且派來的使節(jié)身份尊貴,德高望重,足可見皇帝對這樁婚事的重視。
思及廖云錚的事大概并沒有對相王造成太大影響,孟尚懷亦稍稍放寬了心。
依禮制,孟琬應(yīng)待在閨中,不必露面,由孟尚懷和江氏將吳王及其他禮官迎入前廳,聽其致詞。
不過孟琬向來不是什么循規(guī)蹈矩的人,她想站到屏風后面看看,孟尚懷也就隨她去了。
吳王身著朱紅色的吉服,朗聲道:“相王納配,屬于懿德。邦有常典,使某行納采之禮?!?/p>
孟尚懷照例作謙恭狀,推辭道:“臣孟尚懷之女,德薄能鮮,不足以備采擇?!?/p>
吳王于是命隨從將十余箱贄禮抬到院子里,大雁和圭、璋、琮、璧四玉陳于前廳,隨即宣制:“某奉詔采擇,納孟氏女為相王妃?!?/p>
“制以臣之女,可以奉侍相王。謹承制命,臣不敢辭。”
奠雁禮畢,吳王又行問名之禮,“某既受命,將加諸卜筮,奉制問名。”
孟尚懷答:“臣長女,名琬,妻江氏所出?!?/p>
孟琬在屏風后聽著使節(jié)和父親嚴肅的一問一答,心頭無故升騰起一種微妙的荒誕感。
一同浮現(xiàn)在腦海里的還有前世謝昭明大婚前,雪花一樣飛進福寧宮的奏疏。
奏疏里寫的當然不是什么好話,大多都是“牝雞司晨,惟家之索”這樣的老生常談,孟琬懶得同這群酸腐文人計較。
不過,這其中御史姚植的言辭尤為激烈,幾乎是扯掉了內(nèi)闈最后一塊遮羞布。
折子還沒送到謝昭明手中便被謝玄稷截下了。
他旁若無人的走進康寧殿,拉過正在描眉的孟琬,讓她坐到自己膝上,一手攬著她的腰,一手拿著奏折,語帶譏誚地念道:“太后私通攝政王,枉顧人倫。臣請陛下即令太后撤簾歸政,莫使穢亂后宮?!?/p>
孟琬攀住他的脖頸,嘲弄道:“王爺如今是越發(fā)不拘小節(jié)了,連這等偷雞摸狗的事情也做?!?/p>
聞言,謝玄稷將那奏折隨手一丟,空出的手正好抵在她的后腰,沿著光滑的薄紗慢慢下移,引得懷中的人一陣顫栗。良久,待聽得一聲低啞的哼吟后,他才心滿意足地收回了手,轉(zhuǎn)動著濕漉漉的扳指,“叫得真好聽,可比你平日里說話中聽多了。”
“這還得多謝王爺,幾日不見,王爺伺候人的功夫見長。”孟琬低笑幾聲,說罷便要起身整理適才被弄亂的裙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