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別人做了后續(xù)工作也沒什么,畢竟寫小說就像婚姻,剛開始的部分勁頭最足,對方也年輕又有趣令人著迷;真正填充起細(xì)節(jié),則是婚姻里的雞毛蒜皮,很容易消磨熱情。
所以,棘手的部分被李承宗他們接手了,她應(yīng)該慶幸。
雖然好名聲被他們得了,但她也不是很虧,多了二百戶食邑呢。
俗話說,雞蛋都吃了,何必去在意雞長什么樣子。
而雞失去了蛋,卻吃到了飼料,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李妙真這么自我說服著,很快就說服不下去了——啊呸,什么失去了蛋也沒什么,那是普通的蛋嗎,那是我的心血?。∷滩蛔枺骸跋壬?,我是不是有點鉆牛角尖了?適當(dāng)?shù)耐讌f(xié)也沒什么不好,阿翁也補償我了,而且兄長們也說要讓我的署名放在前面。
但我還是不痛快。
”楊華也猜著李妙真因為這事不開心,其實這種事在世家內(nèi)部極為常見,為了家族利益犧牲一兩個人甚至更多人的利益,是一種政治正確。
楊華也自幼被教導(dǎo),得了家族供養(yǎng),就要在家族需要的時候作出犧牲。
就如隋末的楊玄感,這是她堂伯,當(dāng)年楊玄感反隋,是經(jīng)過家族默許的,但事敗后,楊家為保全其他支脈,也默認(rèn)甚至是助推隋煬帝通過給楊玄感那支改為“梟”姓,徹底犧牲了楊玄感一脈。
若說楊玄感起事時預(yù)料不到事敗后的下場?那也不是,但他認(rèn)為這種犧牲是值得的。
而作為“要外嫁”的女兒們,這種犧牲似乎更加理所應(yīng)當(dāng)了。
“我還沒有和說過我的事吧,世人都覺得,我頗為古怪,堅持不嫁,但其實我有過婚約,還不止一次。
”楊華并沒有正面回答李妙真的問題,她同樣無法幫著李妙真抱屈,但也知道不能勸她忍耐,只能拿自己的經(jīng)歷來告訴對方,如何做才能更好維護(hù)自己。
楊華娓娓道來,她出生于北周末年,然后隋篡北周,唐篡隋,國家整體還算平穩(wěn),但對于距離皇權(quán)過近的家族,那是真正的亂世,這期間起起滅滅的家族太多了。
而楊華的親事,也在這起起滅滅中,不斷地被家族以結(jié)盟的理由許出去,再因結(jié)盟破裂而破裂。
楊華厭煩這樣的安排,但找不到辦法去擺脫。
在第三次婚約失敗后,楊華得知家里有意給她另結(jié)一門親事,卻不是為了結(jié)盟,而是為了借機擊垮對方。
她抓住了這次機會,做出了貢獻(xiàn),展示了手腕,還拿到了一些足以改變家族對她的定位的東西。
于是各退一步,她得以安穩(wěn)度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