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叔做飯去了。
馬斯宇拉著錢建新回到客廳里,數(shù)錢。
“拉去賣的杏脯總數(shù)是38斤?!?/p>
“一斤三塊八。”
錢建新打斷他,“馬叔不是說,賣三塊五一斤?怎么又成三塊八了?”
“我爸送去給幾個老鄰居,人家問,是不是從友誼商店搶的……說前兩天剛為了去醫(yī)院探病,上友誼商店秤了點果脯,半斤就要六塊錢?!?/p>
馬斯宇悠哉游哉的說道:“我爸一聽,當(dāng)即就想,那這怎么行?而且鄰居還說,咱們這杏脯的味道,比友誼商店賣的還好,這不得賣三塊八一斤?再賣便宜點,我爸都要肉疼得哭出來!”
錢建新大為震撼。
果然有錢的人會更有錢。
這句話是很有道理的。
因為有錢人本身就住在有錢人的圈子里。
周圍都是有錢人,他們聽到的花,獲悉的信息,就要比普通人更為全面。
再加上,馬叔這銳利的商業(yè)嗅覺……
錢建新感覺今天這筆真是賺麻了。
他才花7塊錢成本收回來的杏子,居然賣出去一百多塊!
馬斯宇點了三遍現(xiàn)鈔,說道:“一共賣回來1388塊,估計是有些鄰居買的多,我爸就送了點,或者給了優(yōu)惠價,抹了零。”
說完,他抬眼看向錢建新。
“哥,你這些杏子進價多少?咱們減去進價成本,就能算分紅了!”
錢建新臉不紅、心不慌的說:“三十塊。”
“啥?!”馬斯宇跟個猴兒似的,一屁股竄上沙發(fā),“這么好的杏脯,你只花了三十塊就收回來了?!哪碰上的大冤種賣家?你跟我說!明天我也上那地方碰碰運氣!”
“什么大冤種,人家是正兒八經(jīng)的果農(nóng)。鄉(xiāng)下老實巴交的大叔,沒有做過生意,又著急出手,就三十塊都賣給我了。”錢建新說道。
馬斯宇捏著計算器的手都在抖。
“我的媽……”
“三十塊,一下變成一百三十塊!”
“這賺錢的速度趕得上搶錢了!”
馬斯宇飛快的算出了分紅,把現(xiàn)鈔分成了兩摞。
“按照三七分成的比例,這些是我的,這些是你的!”
馬斯宇揣著他剛掙回來的熱乎錢,總感覺著急像是在做夢。
“我到底是撞啥大運了?居然一覺睡醒就能賺四十幾塊?”
錢建新沒說話。
但他也覺得自己撞大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