堯祭酒雖不大喜歡與士族往來交際,但并非不通人情世故之人,聞弦音知雅意,頷首道:“不錯?!?/p>
年節(jié)前后,是循例考評官員政績、察舉品級之際。大都是走個流程,歸根結(jié)底還是看出身門
建鄴是江左最為繁華的京都,
總有看不完的熱鬧。
譬如哪家懸滿綾羅綢緞、擺出幾十株珊瑚斗富,哪家兒郎又與市坊樂妓傳出一段風(fēng)流韻事,又或者,
哪兩姓結(jié)秦晉之好,
百姓們等著大婚之時沾些光。
當(dāng)年桓、王兩姓結(jié)親,
送嫁的隊伍一路分飴糖當(dāng)彩頭。尋常人家輕易嘗不到這樣甜的糖,不少年少小童至今都懷念那種甜滋滋的味道。
熱鬧事總是一樁壓過一樁。
卻從來沒有哪件事,
能如崔循的親事這般,
令士族間議論許久。
到底是崔氏的長公子,
人人皆以為他挑了這么些年,
必得挑個萬中無一的才配得起這樣的門第。對他芳心暗許的士族女郎不在少數(shù),
誰也沒想到,
最后落在蕭窈手中。
怎會是蕭窈呢?無論才學(xué)還是品性,
哪里及得上士族細心教養(yǎng)的閨秀?
不少女郎咬著牙,
將緣由歸于她的容色。
畢竟再怎么厭惡蕭窈的人,也不得不承認她出眾的樣貌,
在美人如云的京都,亦是頂尖的存在。
不過是以色侍人罷了。過些年容色不再,興許連重光帝這個依托都不在,屆時又能討到幾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