募兵的名目熊槐也想好了,那就是擴編楚王親衛(wèi)。
本次出發(fā)之時,熊槐從楚宮調(diào)出一千宮廷衛(wèi)隊作為楚王親衛(wèi),昨日那一戰(zhàn),派去的八百親衛(wèi),幾乎全軍覆沒。連帶墨家的游俠,一千三百多人,活著回來的人不足三十,沒有一個沒有受傷的幸運兒。
如今熊槐手中只有兩百楚王親衛(wèi),于情于理都需要對楚王親衛(wèi)進行擴編。
招募一支直屬于楚王的軍隊。
至于人數(shù),熊槐打算暫時定在三千人,而后以這三千人為骨干,再按照情況需要對楚王親衛(wèi)進行擴編,但那個時候,這支軍隊恐怕就不叫楚王親衛(wèi)了。
想到這,熊槐對外道:“傳寡人之令,召工尹昭雎前來議事?!?/p>
不久后,昭雎走了進來,向楚王行禮道:“臣拜見大王,不知大王召見微臣,所謂何事。”
熊槐道:“昨日一戰(zhàn),寡人的派去跟隨上大夫苦獲襲擊秦將公子華的八百親衛(wèi),幾乎全軍覆沒。寡人的一千親衛(wèi),如今只剩下兩百余。寡人每每思之,總是寢食難安,故,寡人欲在軍中選拔三千精銳,作為寡人的親衛(wèi)?!?/p>
三千人···
這已經(jīng)是一個大型封君所擁有的全部精銳士卒了。
雖然兩百楚王親衛(wèi),相對于楚王來說,卻是人數(shù)較少了。
但是如今楚王身在前線,被重重楚軍將士守衛(wèi),發(fā)生危險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昭雎捫心自問,不知道楚王的這種不安感是從哪里來的。
昭雎瞳孔一收縮,小心問道:“不知大王對親衛(wèi)的要求為何?要求三千親衛(wèi)何時召集。”
如今戰(zhàn)爭還未結束,楚王就要從軍中抽調(diào)三千精銳,這對楚軍來說,實在不是一件好事。
楚王是不用的上戰(zhàn)場的,這三千精銳拱衛(wèi)楚王,就意味這楚軍被楚王牽制了三千精兵。
但是相對于楚王的安全來說,三千人對楚軍來說也不算什么,畢竟楚王的安危更加重要。
熊槐清了清嗓子,悠悠一嘆道:“昨日寡人八百親衛(wèi),外加五百游俠,突擊一個秦軍的先鋒,竟然全軍覆沒,寡人深以為恥?!?/p>
“世人皆言魏武卒乃是當今天下精銳,寡人欲以魏國魏武卒的選拔標準,從軍中選拔三千精銳?!?/p>
“什么?”昭雎聞言大驚,以為楚王要在楚國重新編練武卒了。
頓時抬起頭來,目視楚王。
魏武卒的選拔標準各國都知道:衣三屬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負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帶劍,贏三日之糧,日中而趨百里。
魏武卒的士兵身上必須能披上三重甲,手執(zhí)長戟,腰懸利劍,后負犀面大櫓,五十弩矢和強弩,同時攜帶三天軍糧,半天內(nèi)能連續(xù)急行軍一百里,如此才能入選武卒。
魏武卒成軍后,威震天下,號為天下第一強軍,打的秦楚齊三國抬不起頭來,尤其是秦國,差點就被滅了。
魏國能成為戰(zhàn)國早期的霸主,魏武卒功不可沒。
這樣的軍隊,其他各國自然也有跟風,楚國也不例外。
吳起到楚國后,就曾為楚國編練新軍,這是一支直屬于楚王的軍隊。
其結果是新軍編練一半,楚國國庫為之一空,不得不進行政治改革開源節(jié)流,才讓新軍繼續(xù)操練下去,新軍練成,楚國貴族已經(jīng)恨吳起入骨。
吳起死后,楚國的那支新軍慢慢的淹沒在歷史的塵埃中。
貴族的抵制是其一部分原因,而開銷巨大,財政難以為繼也是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