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憐喜平常根本不進繡坊的,這次是為了磨奶奶給她改圖紙才專門過來一趟。擅刺繡者,一般女紅都非常出色,雖然審美還停留在以前,但是手上功夫比她們剛出中專學校的學生好太多了。
誰想到奶奶這次竟然不答應,說什么她既然進了成衣廠,就該靠自己的本事吃飯,而不是依賴家里。然后在她提出自己的設計理念,還被批得一文不值。
馮憐喜心里憤怒,從來都是這樣,在奶奶跟前,自己從來沒有討到過好處。小時候學穿針引線,她明明非常努力,卻還是總受到批評。相反鄰居家姑娘明明對穿針引線
沒有任何興趣,他奶奶和他娘卻不厭其煩的教導一遍又一遍,究其原因,還不是因為那個姑娘和她大哥定了娃娃親。
八字都沒一撇,就這么上心,相反她身為親生孫女,親生女兒卻完全沒有這個待遇。馮憐喜心里能高興就怪了。后來她想著反正這項技藝不傳給自己,不如好好上學,所以她放下針線,挑燈夜讀。
努力不會辜負有準備的人,她如愿以償考上了中專。中專畢業(yè)以后,順利進入成衣廠成為一名工人,她的工作是設計和打版。讓一個剛從學校出來,幾乎沒有學過專業(yè)知識,只在小時候拿過針線的姑娘做這項工作,她根本無法承擔起責任。
于是,她娘給她出了一個主意,讓她拿著自己的設計稿去請教奶奶。馮憐喜本來是抱著試探的態(tài)度過來的,沒想到奶奶竟然答應了,并且效果出奇的好。雖然現(xiàn)在社會流行服飾非常單一,但這并不表示生產(chǎn)的所有衣裳都一成不變,顏色、款式、布料等都要從多方面考量的。
這是她進廠的第一個工作,完成的非常好,就連上邊領導也對她非常賞識。這次廠里又給她撥了新工作,她想也不想的拿著以往的別人的設計稿過來找奶奶,想讓她改動幾筆,她好交差,然后被拒絕的很慘。
眼瞅著明天就要交任務,她這什么都沒做,當然非常著急。被拒絕后的心氣不順,腦海中浮現(xiàn)的是從小到大家里對自己的漠視,馮憐喜覺得自己太可憐了,心氣逐漸轉變成憤怒。
從里間出來就聽到沈衛(wèi)民和趙琪正在談論她娘的繡品,雖然對繡坊沒什么感情,甚至可以說恨。不過這她家祖產(chǎn),繡品的主人又是她娘,豈榮別人還是如此年輕的小夫妻隨意置喙。
更重要的是她胸口悶著一股氣,非得發(fā)出去不行。
只是沒想到奶奶都親自出面了,對面兩個人還是油鹽不進的樣子,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面對的是誰。
沈衛(wèi)民和趙琪當然不知道自己面對的是誰,不管是馮連喜還是馮老太,對他們來說都是陌生人,今兒才第一次見面。正因如此,才更反感。
現(xiàn)在聽憐喜說出這番話,他們也
只覺得好笑,什么叫倒打一耙?眼前這就是。
他們完全不認識,走進這家店也是臨時起意,沈衛(wèi)民不認為他們有資格要求趙姑娘做這做那,別管對方是年輕姑娘還是老人都一樣,而且這所謂的試一試到底是想試刺繡手藝還是想驗證其他?
誰又能說得準。
刺繡只是趙姑娘的一個愛好,卻是他們繡坊的安身立命之根本,沈衛(wèi)民不覺得,其中有對比的必要。至于所謂的送去參評,且先不說帶來的名和利,就說如果老太沒有一點私心,會這樣大喇剌的說出來嗎?怕是最后要以他們繡坊的名義送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