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連好幾日慈攸寧在當值的時候,耳邊都還是顧無咎的那番話。
傾斜的夕陽將余暉從窗口灑落,打在顧無咎的背上,微微翹起的發(fā)絲染了光,也熠熠生輝。
顧無咎的神色有所緩和,他語氣鄭重,語速卻不緊不慢:“慈大人,本王也并非什么無能之輩,他人接近你是為了拉攏你,那本王的目的難道只是為了慈大人交個朋友嗎?”慈攸寧當然明白,她一直猜測顧無咎的目的,沒想到就被他自己這么說出來。
“宮內(nèi)險象叢生,尤其慈大人剛進宮不久,找一個能庇護自己的大樹躲躲風頭,等待羽翼豐滿再做打算也不為遲。
”臨別前,顧無咎將她送至王府外的小路上,闡明自己的目的似乎沒有讓他心里痛快多少,臉上愁容更甚,慈攸寧的態(tài)度似乎格外重要,最后還不忘囑托道:“本王的心意想必慈大人都已知曉,若是哪天慈大人拿定了主意,本王隨時歡迎慈大人來訪。
”顧無咎此次回京是為了調(diào)查西域貢品一事,她能辦的不過就是幫著辨認一下琴具上的問題,既然這件事兒已了,就算自己真的跟了顧無咎,又有什么地方能幫上忙呢?“小的見過慈大人,慈大人吉祥。
”思緒被魏倩突然響起的聲音打斷,慈攸寧看向來人,卻不知何時內(nèi)教坊的一眾人都早已在一旁規(guī)矩的站好。
魏倩見慈攸寧回過神來,便接著說下去:“慈大人,大理寺這幾日對內(nèi)教坊庫房上交的古箏進行了調(diào)查,現(xiàn)在陛下要求內(nèi)教坊所有當值的宮人全都到太和殿。
”慈攸寧心里一緊,看來是調(diào)查有結(jié)果了,這事兒不是他們內(nèi)教坊這些芝麻小官能摻和的事情,但既然陛下要他們在場,便沒有回絕的地步。
她抬頭掃了一眼前面不下三十人的隊伍,內(nèi)教坊平日里見不到這么多人,尤其是慈攸寧這個剛上任的新官,沒什么脾氣一副好欺負的樣子,若沒有什么要急的事兒,是絕對不會有人前來主動請安的。
就連皇帝的命令到了內(nèi)教坊門口,都沒有人來告知她一聲,若不是皇帝要求內(nèi)教坊所有人到場,否則她估摸著自己也只是會被刻意忽視的那一個。
平日里對她視而不見的人也乖乖低下頭,等著她命令。
慈攸寧拉了拉衣裳,便和魏倩說道:“既然人已經(jīng)到齊,那就抓緊時間吧,千萬不能耽擱了陛下的命令。
”于是一眾人就浩浩蕩蕩的跟著慈攸寧走到了太和殿前。
陛下對這件事情的重視程度超出了慈攸寧的預想,站在太和殿內(nèi)的大多是京中叫的上名的達官貴人。
此時又不過是午膳半個時辰后,原本早就應當就下朝歸家的,也全都被皇帝一聲令下,叫到了太和殿。
眾人見到慈攸寧帶著內(nèi)教坊的人趕來,便自動將最終楊的路讓了出來,事發(fā)突然,琴又是在內(nèi)教坊找到的,誰也不想碰上這個霉頭。
走在這條路上,只要一抬頭就能看見小皇帝坐在中央,一旁是站著的太后和太傅,只是一眾人沒有一個敢稍微抬起頭來。
短短幾步路,就好像過了幾十個春秋一般。
慈攸寧不斷想著究竟是調(diào)查出了怎樣的結(jié)果,需要這么多人到場,來當面處理這件事兒。
好在唯一讓她感到有一些心安的,就是余光中看見了顧無咎的身影就在人群中,向她這處投來目光。
慈攸寧走到前方,跪下請安:“微臣慈攸寧見過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身后內(nèi)教坊的宮人也一齊跪下,碩大的太和殿內(nèi)只聽見他們這一眾人的聲音。
小皇帝的聲音響起,卻沒有讓他們站起來:“你們可知朕為何要叫你們來這太和殿?”“回陛下,”慈攸寧是內(nèi)教坊的副教坊使,是唯一有資格能在這里回答皇上問題的人,她再次拱手作揖,“是為了內(nèi)教坊庫房內(nèi)有金杉木古箏作假一事兒。
”“作假?難道朕這么大費周章的叫你們來就因為作假?”小皇帝的語氣十分不快,連續(xù)兩個反問,讓太和殿內(nèi)的氣氛又冷了幾分。
可是按理來說,慈攸寧若與攝政王顧無咎沒有私下來往,是根本不可能會得知西域貢品有問題一事兒,小皇帝這么問,想必顧無咎同自己走得近的消息早就有人傳到皇帝耳邊去了。
慈攸寧不知該如何回答,摸不清小皇帝對顧無咎是愛是恨,是提防還是拉攏,她只能先裝傻:“恕臣愚笨,微臣聽聞的消息確實只是如此,還望陛下能給微臣指條明路。
”小皇帝聽到這樣的回話,對慈攸攀附權(quán)貴的猜疑少些,耐著性子說道:“攝政王此次回京是為了調(diào)查西域貢品一事,王兄說,那些蠻人在貢品里放進去黃金白銀萬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