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家四姐兒和五姐兒坐在廂房門口,十分知趣的沒站起來。
她們家的規(guī)矩,家里一切都只供給準(zhǔn)備出嫁的那個,大姐沒出嫁時,家里不管是吃的穿的用的,全是大姐的,下面四個妹妹吃穿都是大姐剩下不要的。
大姐出嫁了,二姐頂上,二姐出嫁后,輪到了三姐。
阿娘說了,錢要用到刀刃上。
她們現(xiàn)在還不是刀刃。
三姐兒接過阿娘塞給她的桂記點心,拎起來看了看,轉(zhuǎn)身甩在桌子上,甩著帕子進(jìn)東屋,抬手放下了門簾子。
“這死妮子!”吳二奶奶豎起了眉。
“二姑奶奶別跟她計較,小娘子都是嬌客,累了吧,快坐?!泵缑狡虐粗鴧嵌棠套拢瑦蹜z無比的打量著她。
“喝杯茶潤潤喉?!眳菋鹱佣肆吮枞介|女手里,側(cè)身坐到吳二奶奶旁邊,壓著聲音,擔(dān)憂的問道:“怎么這會兒回來了?沒什么事兒吧?”
她二閨女雖說嫁進(jìn)了衙頭家,好是極好,可是美中微有不足。
平衙頭三個兒子,老大和老小都挺出息挺能干,都能撐得起家,就是這個老二,從小身體不大好,嬌養(yǎng)得過了,從早到晚要吃五頓飯,上午歇一覺,下午歇一覺,一天里光忙著吃喝睡覺了,什么事都干不了。
挑二兒媳婦的時候,平衙頭就把頭低得狠了些,打算挑個手巧會織細(xì)布的,娶過去之后,讓二兒媳婦進(jìn)平江織造坊,兒子姨媽是平江織造坊的管事,讓兒媳婦跟著姨媽,先學(xué)上幾年手藝,再想辦法謀個管事的差使,有兒媳婦撐著,二兒子這一家就能立起來了。
平衙頭托了幾個官媒,其中就有苗媒婆。
這樁打著燈籠也不好找的親事,就被苗媒婆使盡渾身解數(shù)截給了吳家二姐兒。
吳家二姐兒嫁進(jìn)平家,進(jìn)了織坊,實在學(xué)不會織綢子織提花細(xì)布,姨媽只好托人把她換到倉庫,倉庫要出力,她就隔兩天累病一回,實在干不下去,只好回了家。
好在她家二姐兒跟她二女婿情份極好,平衙頭老夫妻極疼兒子,吳家二奶奶這日子也就沒什么難過的。
“我正跟二郎商量著做什么糖水吃,阿爹把我叫過去,讓我趕緊回來一趟,哪,我過去的時候,點心都備好了。”吳二奶奶微微抬著下巴,一臉矜持的得意。
“出什么事兒了?”苗媒婆欠身過去,問道。
“沒出什么事兒,是有事要求著阿娘和苗阿媽了?!眳嵌棠坛槌雠磷?,抖了下,按了按嘴角。
“喔喲,快說說什么事兒!”苗媒婆頓時眼睛亮起來。
她不怕人家求著她,她只怕人家不求著她。
“采蓮巷有戶姓李的人家,說是個秀才,苗阿媽知道嗎?”吳二奶奶一句話問出來,微微屏氣看著苗媒婆。
“知道知道!她們家我怎么能不知道!她們家怎么啦?平衙頭看中她家姑娘了?”苗媒婆問道。
“苗阿媽知道就好?!眳嵌棠趟闪丝跉?,再用帕子按了按嘴角?!罢f她家現(xiàn)在做細(xì)布生意呢?苗阿媽知道她們這細(xì)布生意是怎么做的嗎?”
苗媒婆和吳嬸子對視了一眼,猶豫了下,問道:“還能怎么做,就是開了間鋪子賣細(xì)布,她家那細(xì)布可便宜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