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摩天輪上的規(guī)則一模一樣。
范意沒急著上棧道,他把胳膊搭在工作人員的窗前,伸脖子繼續(xù)問:“玩玻璃棧道的人,有多少人低過頭?”
“……”
工作人員盯著范意,態(tài)度很差:“我怎么知道?”
那就是沒有了。
范意隱隱有種預感,玻璃棧道的規(guī)則既然與摩天輪相同。那么,違反規(guī)則的下場或許也是共通的。
都是“低頭即死”。
但玻璃棧道和摩天輪不同。
它本身,就是一個讓人注重“低頭”的設計。
站在上面的通靈者知道,腳底是透明的玻璃。
低頭去看,會給人一種將墜深淵的錯覺。
正因如此,在玻璃棧道的入口前,強調的“不要低頭”,才格外令人重視。
想清楚后,范意拿手機給工作人員掃描認證,踏上了玻璃棧道。
若是如他所想,玻璃棧道和摩天輪的性質幾乎相同。那么玻璃棧道上,一定有著讓植物區(qū)落雨的辦法。
當摩天輪升往高處,灑下暴雨,模糊水與天的交界時,才能窺見真相的冰山一角。
玻璃棧道筆直往前。
范意仰頭。
一條隱秘的,不易被察覺的通路,藏匿于山巒之間。
蜿蜒攀向高處。
他打開手機的相機功能,用攝像頭拍下玻璃棧道下方的景色。
一水的樹和草,有荊棘,藏著幾團毛茸茸的白色生物,沒有半點特別之處。
范意把照片放大。
昨天來過植物園區(qū)的通靈者不少,必定有人會發(fā)現,玻璃棧道的上方還有一條通路,而根據工作人員的表現來看,昨日顯然無人到上面過。
也許……
前往上方的路,根本不在他腳下的這條棧道附近。
看通路盤旋的趨勢,玻璃棧道的位置,也很難與其相接。
但一定就在這座山上。
范意多拍了幾張照片,邊走邊對比,平日里處處有林蔭蔽日的度假區(qū),在小山綿延的玻璃棧道上,偏偏太陽強烈,毫無樹影。
不熱,但刺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