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扇氣派的銅門仍是關(guān)著的,里頭的人沒有要出來的跡象。
阿笙這才一步三回頭地走下福橋。
…
下了橋,便是連古拙院子的屋檐都再瞧不見,阿笙喪氣地低垂著腦袋。
一路上,就跟丟了魂似的。
“啞巴來啦?。?!”
“啞巴來啦——”
行至天水巷,冷不防被巷子里突然竄出來的幾個小乞兒給嚇了一跳。
幾個小乞兒圍著阿笙唱——
“長慶樓,少東家,天生是個小啞巴?!?/p>
“小啞巴,不說話,你問什么,他不答,只會咿呀咿呀來比劃。”
“咿呀咿呀來比劃!來比劃——”
阿笙雖然是個啞巴,可他不聾。
小乞兒喊他啞巴,對著他唱自編的歌謠,每一個字他都聽得清清楚楚的。
阿笙不是頭一回被人喊啞巴,甚至就連這歌謠,他也不是第一回
聽。
他確實是個啞巴,只是,這歌謠有一處唱得不對。
他不是天生不會說話,他是九歲那年,受過一場大的驚嚇,大病了一場,之后才成為的啞巴。
阿笙前幾次聽見的時候,解釋過,可是乞兒們看不懂他的比劃,歌謠仍舊這么唱。
當然,很有可能乞兒們看懂了,這歌謠也還這么唱。
對于乞兒們來說,阿笙是不是天生的啞巴,同他們何干。
總歸是個啞巴。
乞兒們既是認得他,知道他是長慶樓的少東家,當然不會輕易就這么放他過去。
阿笙要不是個啞巴,他還能大聲地呵斥著,把人給趕走,或者是喊街上商鋪的伙計、掌柜們來幫他。
可阿笙是個啞巴。
這群小乞兒也便不怕他叫,更不必擔心他會把人給招來。
…
阿笙被乞兒們圍著,既不著急,也不見氣惱。
他從腰間的荷包里,掏出幾塊自家店鋪腌制的幾片肉脯,臉上綻出好看的一雙酒渦,把手里頭的肉脯遞出去,張著嘴比劃,意思是請他們吃。
這年歲,時局動蕩,指不定什么時候戰(zhàn)火就會蔓延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