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里不少客人見二爺沒去對面的福滿居,反倒是來了長慶樓,亦是頗為好奇。
他方才同二爺出來,還聽見有客人問大力,二爺樓上包間都點了什么菜。
海參、魚翅未必人人都吃得起,炸蝦球、清滋排骨、豌豆菱角卻是人人都可嘗上一嘗。
有一桌客人,便是參考了二爺?shù)牟藛?,點的這幾樣。
普通百姓對于像是二爺這樣的權(quán)貴人物總是有著較強的好奇心,還會不自覺地效仿,大概就是報紙上寫的所謂名流效應。
若只是希望二爺去他店里坐坐,何時不能坐?
何必在新店開張,店里人滿為患地情況下,還親自跑到他長慶樓對面來?
無非,看中二爺?shù)纳矸?,為自己添臉面,更為著日后的人氣罷了。
方慶遙:“阿笙啊,我瞧二爺似是十分賞識你。日后,若是有機會,你可要好好報答二爺。咱們不能辜負了人家今日的情誼,知道嗎?”
阿笙用力地點了點腦袋,比劃著:“放心吧,爹爹,我會的?!?/p>
…
往常,長慶樓后廚的灶火,每回總要過了午后兩點多的光景,才會徹底熄滅。
今日卻是兩點不到,其中兩個灶臺便熄火了火。
只有一個煨著蒸籠的灶臺,中火蒸著糕點。
阿笙的菱粉糕已經(jīng)塑成型,只差最后一步放在蒸籠里將其蒸熟即可。
其他都休息去了,廚房里,只阿笙一人在看著火。
因著無其他的事事,阿笙便去了賬房的內(nèi)室一趟,去取了紙筆同顏料,隨意搭了幾塊木板,當作是畫畫的臺面,打算設計幾樣時令糕點的圖案,好讓點心更加精美一些。
通過上一回棗泥山藥糕的成功,阿笙是徹底嘗到了“賣相”的甜頭。
他發(fā)現(xiàn),只要是糕點的外形同圖案愈好看,做出來的糕點便愈發(fā)受歡迎。
當然,不僅限于糕點,其實其他菜品也是一樣的。
只是其他菜品跟難一些,需要兼顧外形同味道,這得需像是師父、爹爹那樣有個幾十年經(jīng)驗的師父,方能得心應手。
而糕點的圖案創(chuàng)作于他更為簡單一些,他也更為擅長一些。
阿笙將畫筆沾上顏料,畫幾款圖案,打算都給試一回。
看看究竟那一種圖案客人最為喜歡。
阿笙盯著自己紙上的幾樣圖案,猶豫著,是不是……可以根據(jù)不同客人的喜好,除卻做出味道上的改進之外,還可以在這糕點上頭創(chuàng)作不一樣的圖案呢?
想到這里,阿笙愈發(fā)加快了手中作畫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