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唯一沒有在意周圍少年少女的目光,這些年,這樣的目光他看到的太多了,世上存變革之心的修行者,終究是少數(shù)。
何況他的做減求空之路并未走通,相比一搏那虛無縹緲的超脫,還是舊的修行路,走的更容易順暢。
他心中其實也有幾分寂寞,他覺察到了錯誤,想要做出改變,做出變革,但世上卻沒有幾個人能理解他。
舉世蒼茫,竟尋不到一個同路人!
至于王道明,對于周圍一眾少年少女的目光,也是直接無視。
雖然他們都是虛道境界,但他并不指望這些人能理解他的修行,所立的層次不同,眼界不同,所見所覺自然也全然不同。
這些人的目光,都還停留在爭人間一時之勢,以鑄萬世道基之上,而王道明卻是想要逆轉天命,在六代扭曲大道的基礎上,再次扭曲大道,使得未來徹底改易。
大道難改,但并不代表不能改,只要付出足夠的代價,世上無有不可變者。
王道明知曉,古唯一帶他上島,其實也有幾分給他造化的意思,能上這座島,本身就是一份造化,只消好好把握,定能獲得不少好處。
若是原本的李玄通,對此自然是欣喜萬分,只是于王道明而言,這里所謂的造化,沒有任何意義。
反倒是古唯一口中的做減求空之法,讓王道明生出了幾分興趣。
古唯一對于王道明的問題不吝賜教,他隨意在一株桃花樹下,找了一張石桌,泰然坐下,并不管周圍的一群男女。
他上島只是念了與狐族圣女的幾分情誼,算是長輩照顧后輩面子,至于其他的天驕們,還沒有這個資格。
王道明也很泰然,在古唯一對面安然坐下:“做減求空,歸根結底,本質上就是換天地因果,以此奠定超脫之基?!?/p>
“因果你應當知曉,無論是佛儒神道,還是其他道路,都講究因果,而因果有兩種,一是紅塵因果,二是天地因果?!?/p>
說到這里,古唯一眼神一肅:“世間修行法,講的多是紅塵因果,紅塵礪心,殺妻證道殺妹證道,都是了斷紅塵因果的一種手段。然紅塵亦斷,天地難解,做減求空,斷的便是天地因果?!?/p>
“還天地因果?莫非靠的是功德?!”王道明回應,想到了自己翻閱了一些典籍。
佛經(jīng)之中說,人呼吸空氣,便與蒼穹結下了因果,吃了五谷便與大地結下了因果,此種因果不同于紅塵練達。
而身上若有大功德,便可因果不沾,了斷天因地果,立地成佛。
當然,這里的大功德,指的多是人道功德。
除了人道功德之外,還有天道功德,有功于天地,便可得天道功德。
相傳在無數(shù)個紀元以前,就有兩位佛祖發(fā)下了四十八宏愿,向天道借取了無數(shù)的天道功德用以成道。
以此可見,功德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