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日報》的售價挺便宜,版面也不多,壓根就擠不出地方來刊登小說!
這一點,高漢林其實是最清楚的,所以他接著開口:“我打算像之前《新小說報》專門增加一張報紙刊登云景的小說那樣,專門增加一張報紙刊登東興先生的小說,你們意下如何?”
《上海日報》的一個編輯開口:“高主編,我們肯定是沒有意見的,只是這樣做的話,我們報社就沒有盈利了?!?/p>
不只是沒有盈利,真要這么干了,他們報社可能會虧錢。
《上海日報》的銷量已經(jīng)算不錯,按理能收許多廣告費,但高漢林這人比較挑剔,很多廣告都不愿意接,這也就造成了,他們收到的廣告費不多。
廣告費不多,開支卻很大。
因為高漢林對報紙內(nèi)容有要求,他們報社的編輯和記者的數(shù)量,是超過同等銷量的其他報社的。
可以說,之前那些年,《上海日報》一直沒怎么賺錢。
高漢林要不是富二代,這報紙早就辦不下去了!
“沒有盈利沒關系,要是錢不夠,到時我從家里拿一些過來。”高漢林開口。
有錢人真了不起!
報社的編輯和記者聽到這話,立刻就對高漢林要在自家報紙上刊登小說一事表示支持。
同時,他們也紛紛提出,想要幫忙謄抄東興先生送來的稿件。
確定要刊登的稿件,他們會在刊登前謄抄一遍,然后拿著謄抄的稿件給排版工,讓排版工排版。
這樣可以避免丟失或損壞原稿。
高漢林沒有拒絕,他將手上的稿件分了分,讓這些人各自去謄抄。
然后,《上海日報》編輯部里,就時不時響起各種聲音:“竟然還能這樣!”
“農(nóng)村集體干活,可以讓沒有農(nóng)具或者沒有壯勞力的家庭不至于過不下去,真的很好!”
“是啊,各種工具都能得到最大化地利用!”
……
這些人瘋狂地抄寫起來,那些本該去外面做采訪找新聞的記者,都不愿意去外面。
而這時,鄭老板將一張一萬元的支票,放在桑景云面前。
一萬元,這可是一萬元!
之前桑景云買房,也就花了一萬元。
也就是說,鄭老板直接送了桑景云上海租界一套不錯的房子。
桑景云拿起那張支票,喜愛地看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