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于高度緊張與恐怖之中的楚子,沒有看到他想看到又怕看到的東西。說有吧,他沒有看到任何人或鬼怪;說沒有吧,他手背上的傷從何而來?那呼吸聲給他的感覺太清晰了。他頹然坐在地板上,默默靜了幾分鐘,確信周圍沒有任何動靜,才起身摸索著走到博物架前。
暗室中散發(fā)出一股煙味,說明是才吸了不久的。也就是說,有可能那吸煙的人或鬼還在這兒!他伸出雙手往前慢慢移動,不敢發(fā)出任何響聲。當他摸到一張桌子時,他停了下來,然后手一點一點往前伸,手指觸及到一盒火柴。
楚子興奮了,趕緊擦燃火柴,小小的火光在漆黑一團中顯得特別明亮。他借著火光看著四周,暗室不大,不到十個平方米,是用厚實的木板建的,密不透風。
楚子擦亮第二根火柴,看見桌上有一盞老式的油燈。他取下玻璃燈罩,點亮了燈。室內(nèi)只有一張桌子,靠木板做的墻壁處有一個更為精致的博物架。
架上擺滿了古董,比外面架子上的還多。他仔細地看著架上的東西,以他的鑒別能力來看,這些古董都是各個歷史時期的精品。比起外面博物架上的東西價值更高。同時,他也敏感到侯玉良的死,可能與他收藏的文物有關。
楚辭不明白的是,里外博物架上的古董,看來都沒有動過,這又是何故呢?
桌上有一個很大的木箱,上面的鎖已經(jīng)打開了,鎖就掛在鎖扣上。
楚辭打開木箱,箱子里套著三個形狀不同的木箱,他取出一個長條形的檀木匣子,上面貼著用楷書寫的一行字:
吳道子送子天師圖。
吳道子何許人也?
初唐被譽為“畫圣”的大唐畫家。
吳道子畫中人物的線條,能夠表現(xiàn)出衣紋和人體結(jié)構的不同走向,使得畫中人物仿佛穿著寬松輕薄的衣服在迎風前行,衣擺、衣袖隨風飄搖。
因此,他的畫風被人稱為:“吳帶當風”。
吳道子的畫,傳存于世的非常少。
就是當今故宮博物院,也僅有一幅。
而這幅《送子天師圖,是吳道子畫中的精品,非常珍貴。
再看另外兩個木箱,一個上面寫著明朱小松木雕《凈水觀音》,另一個是大宋宣和《青花白梅瓶》。
楚辭吃驚不小,這三件文物,其中任何一件都堪稱國寶,在國際文物市場上,都是天文數(shù)字!他小心謹慎地打開木匣子,里面是空的!他再打開另外兩個,里面什么也沒有。
在這一瞬間,楚子證實了他先前的猜測:夏侯玉良的死因,肯定與這三件文物有關。
兇手或者偷盜之人的目的很明確,沖著這三件價值連城的文物來的。他試了試相機,發(fā)現(xiàn)還能拍照,就分別拍下三個箱子,以及箱子上標明所藏文物的字跡。然后又對著博物架上的古董拍了幾張。末了,他將三個箱子原樣裝進大木箱,放回原來的地方。
忽然,暗道外發(fā)出輕微的響聲,楚子的心激烈地跳動,他吹熄了油燈,摸索著墻壁走向出口。黑暗中,他摸到板壁上有個小洞,便湊上去張望。他不看則罷,一看嚇得他毛骨悚然,小洞里正有一雙眼睛在往里張望!
透過小洞,楚子還聞到一股難聞的氣息。他“呵”地叫了一聲,頹然跌坐在地板上,大腦里頓時一片空白……
楚子清醒時,四周漆黑,沒有一點兒聲音,一絲光亮。他看了看手表,熒光顯示四點鐘。
是下午四點,還是凌晨四點,不得而知。
楚子摸索著站起來,找到他進來的地方。
還好,博物架只是輕巧地合上,沒有卡死。倘若找不到出去的機關,他會活活被悶死或餓死在這里。
楚子推動著博物架,架子向一邊滑動,他趕緊出了暗室,按下機關,恢復了博物架原來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