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編還告訴宋五車,已經(jīng)把他的情況報告給有關(guān)方面,上面知道了他的情況,還下令嘉獎。
宋五車不知總編所說的這個“上面”是誰,他也不想知道。但這消息,著實讓宋五車感到欣慰,他的努力沒有白費。
進入鑒定階段,宋五車更加忙碌。他把分了類的文物一件件評估。他每看一件,都由他口述,幾個年輕人記錄,整理。最后由他簽字。
在書畫方面,宋五車把可以亂真的贗品,定為是真品;
明明是現(xiàn)代新仿的瓷器,他注明是明代萬歷年間的作品;
中原澆鑄的仿造青銅器,他判定出自西周時期;
更有甚者,一個滿清末年的斑指,宋五車說是努爾哈赤入關(guān)時戴的寶物。
最多的是,宋五車把一些不緊要的文物,偷梁換柱,換下日軍掠奪來的重要文物。
三木看了宋五車的鑒定報告,欣喜若狂,當(dāng)天就獎賞他一百個銀圓。
宋五車來到民間辦的孤兒院,把銀圓捐了。
一天,日軍又送幾件文物。
三木那天閑來無事,觀看著士兵從車上往下搬文物。
一個木箱摔在地上,破了。掉出一個用布袋包裹的東西。
三木打開一看,袋里是一方有木蓋的硯臺。
這是一方有名的端硯,硯面上雕著一條龍,龍嘴向著硯池,龍背上有三顆白星。
三木不懂這方古硯的價值,但從古樸的造型,他知道這是個寶物。
宋五車識貨,一看就知道是世間罕見之物,立即悄悄藏了起來。
事后,他還在硯臺的底部,找到一行雕琢的小字一一東坡之物。
這是大學(xué)士蘇東坡用過的硯臺。
宋五車激動了,大學(xué)士那些流傳千古的文章,詩詞,都是用筆沾著這硯臺的墨汁,一揮而就。不能讓日本人得手。
當(dāng)天,宋五車就把這方硯臺和另外幾十件文物精品,悄悄送走了。
這是宋五車犯的第一個致命的錯誤,他從日軍手中拯救文物的心太切了,更不知道懂些文物的三木,看過這方硯臺。
三木在等宋五車的鑒定報告,想知道這方硯臺為何物,價值多少。
一周后,宋五車的鑒定報告送來了。
三木一看,名單里沒有他見過的硯臺。再到宅院里去看,找遍了所有的木架,也沒看到硯臺的影子。
三木警覺了,斷定是宋五車拿走了。開始,他還沒在意,人嘛,難免會小偷小摸,在成百上千的文物中,丟失一兩樣也算不了什么,何況,三木還要用這個人。他已經(jīng)離不開宋五車了。日軍隔不了多久,就會送幾件文物來,這分類,鑒定,三木做不下來,他忍了。
為防患于未然,三木做了一個決定。
文物送來后,三木讓車先開到憲兵隊,他初略看上一遍,再送到宋五車那里。有些他認(rèn)為重要的文物,做了記錄,另外,他還派出便衣特務(wù),在宋五車鑒定期間,監(jiān)視著宅院。
當(dāng)然,此事宋五車完全不知情。
事情進行得異常順利,宋五車有些大意了。竟然在大白天,也敢把他看中的東西,夾帶在身上走出宅院。
一次,在吳爺?shù)睦喜桊^,宋五車與總編會面時,總編看他有點兒忘乎所以,就告誡他:大意不得,日本人不蠢,時刻要警惕你的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