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宋頭的父親雖然碌碌無為,卻盼望著兒子有一天能夠出人頭地。因此,給他取名為宋五車。
魏子建才高八斗,漢司馬學富五車。
老宋頭的名字,就是這樣來的。
父親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光宗耀祖。
從四歲起,宋五車就在父親的管教下,苦讀讀書。閑暇時,還手把手地教他識別古物。
何故?
宋家興旺時,家里有的是古玩,玉器,字畫。宋五車的父親自小就耳濡目染,也許是見多了,他的鑒別能力非常強。有時祖父拿不準的古玩,還得找他來看看。
在鑒定文物方面,宋五車的父親獨具慧眼。
清末民初,相機傳到了國內(nèi),祖父買了一部德國相機。
宋五車的父親很快就學會了照相。他把家里所有的古物,全部照下,找人沖洗后,在每一張相片下面,詳細寫下此物的來歷,特點,價值,并整理成冊。
在家庭衰落時,宋家就靠變賣財產(chǎn)過日子。
所有的東西賣盡了。
唯獨這本相冊沒人要,也就留下來了。
宋五車從小就看著這本相冊長大。
不時有人來找他的父親鑒別文物,他就靜靜地站在父親身邊,聽他說。來人走了后,父親再仔細地把自己鑒定文物的方法,傳授給他。
年少的宋五車,無論是瓷器,古玉,還是珠寶,字畫,他打眼一看,就能說出個一二三,幾乎不會走眼。
宋五車十五歲那年,父親得了不治之癥,在一個風雨交加的晚上走了。
臨走之前,父親對宋五車說,現(xiàn)在唯一的兩間瓦房,一定要保留下來,畢竟是宋家最后的念想。
宋五車賣身三年給一家典當行當小工,才把父親下葬。
在典當行里,宋五車把兩個收貨估價的師傅侍候得很好,端茶送水跑得飛快;平時嘴也甜,一口一個張爺李爺?shù)亟兄扇艘蚕矚g宋五車,在收貨估價時就讓他站在旁邊看。
宋五車看久了,也就懂了。只是沒有機會,坐上那高高的柜臺。
三年后,宋五車賣身的時間到了,他離開了典當行。挑起兩個籮筐,走街串巷,收起了破爛。
宋五車收破爛有講究的,不是任什么東西都收。他專收殘破的古書,字畫,破舊的玉佩,瓷器,這些在別人眼里沒用的玩意,在他看來就是寶貝。
有一次,一戶人家的老人問宋五車要不要一個雙耳罐子。
罐子上布滿了污垢,已經(jīng)看不出它原來的顏色,賣罐人說他把罐子當成夜壺在用。
宋五車用衣襟擦拭著罐子,擦了很久,才看到一點本色。他輕輕敲了敲罐子,發(fā)出沉悶的響聲。罐子內(nèi)的尿垢太厚了,他找來一根木棍,刮去罐子內(nèi)壁的尿垢,然后再用手指敲。罐子這下發(fā)出的聲音如玉般清脆。
此時,宋五車已經(jīng)初步斷定這是一件元代的青花瓷器,他還想最后看看罐子內(nèi)的底部,一般說來,這種珍貴的瓷器,都是由朝廷內(nèi)府監(jiān)管制作的,在內(nèi)底都燒有一個方形的印章。上面有“樞府制造”四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