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換帥船,搶奪漢軍船只!”
眼看帥船將沉,李世民無奈之下只能冒著矢石,登上了后面的一艘龜船,把船上的士兵趕到漢軍船上,讓自己的親兵及護衛(wèi)把帥旗以及鑼鼓、號角全部轉(zhuǎn)移過來,繼續(xù)指揮戰(zhàn)斗。
唐軍的龜甲船能夠勉強抵御住霹靂車投出的巨石,但沖上了漢軍船只搶岸登陸的唐軍敢死隊就沒有這么幸運了,面對著密集的箭雨,從天而降的巨石,倒在血泊里的不計其數(shù)。
就連沖鋒在最前面的完顏宗弼與李自成也舉步維艱,只能將盾牌扛在頭頂遮擋箭雨與巨石,高聲下令撤退:“后退,后退……退回船上再做計較!”
看到本方人馬紛紛落水,帥船也被自己砸爛了,李元霸自知惹了禍,頓時低著頭不再說話,像個犯了錯的孩子般跟在李世民身后。
經(jīng)歷了大半夜的鏖戰(zhàn),東方已經(jīng)泛出了魚肚白,天色微亮。
得知李世民、李元霸突襲金陵,目瞪口呆的劉辯這才知道自己大意了,沒想到李二竟然這么虎,隔著茫茫大海就來捅自己的菊花,真他娘的吃了雄心豹子膽!
急忙全副披掛,攜帶了龍魂槍,跨上“追風(fēng)白凰”,帶著林沖與衛(wèi)疆,率領(lǐng)兩千御林軍及五千禁軍趕往金陵北城墻督戰(zhàn),協(xié)助防守。作為禁軍教頭的王越也一塊出征,李元芳則率領(lǐng)錦衣衛(wèi)嚴密盤查,謹防有唐國奸細趁亂接應(yīng)。
“陛下……敵軍攻勢兇猛,請暫時遷往吳縣躲避!”
金陵城已經(jīng)三年無戰(zhàn)事,突然遭遇強敵來襲,以黃琬、孔融為首的文官頓時坐不住了,紛紛建議劉辯離開金陵前往吳縣躲避。好在這些人都曾經(jīng)統(tǒng)兵一方,經(jīng)歷過沙場爭鋒,雖然事出突然,卻也沒有慌亂,只是一起建議天子暫避唐軍鋒芒。
“爾等以為朕是手無縛雞之力的太平皇帝么?”
劉辯毫不理會,依然策馬向前,“這幾年來,朕一直戎馬生涯,南征北討,掃劉繇、平袁術(shù)、滅陶謙、伐袁紹,所向披靡,攻無不克!豈會懼怕區(qū)區(qū)唐賊?倒是你們這些文官都是朝廷肱骨,國家棟梁,不用跟在朕身后了,各自回去處理自己的政務(wù)便是!”
話雖然這么說,但當(dāng)朝天子登上城墻御敵,可謂“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大臣們又怎能躲在廟堂衙門里享受安逸,只怕屁股下面比坐著針氈還要讓人坐立難安。
“吾等隨陛下登上城墻督戰(zhàn),文舉大人等回衙門等消息吧!有陛下與璞玉將軍固守,可保金陵無恙!”
劉伯溫示意黃琬、孔融、糜竺、徐光啟、張纮等身體素質(zhì)較弱,或者像何珅這種膽量較小的官員止步,自己則與魯肅、狄仁杰等體質(zhì)較好,戎馬多年的官員跟著天子登上城墻,鼓舞軍心。
“這種熱血場景怎能少得了我李太白?不吟詩作賦,高歌一曲,豈不可惜?”
昨夜喝的酩酊大醉,剛剛醒來的李白聽說唐軍跨海來襲,此刻已經(jīng)兵臨城下。首先想到的竟然不是該如何防御,也不是該如何反擊,而是應(yīng)該登上城頭,賦詩一曲,以描繪金戈鐵馬的壯烈畫面。一骨碌爬起床來,匆匆穿了衣衫,提了一把佩劍,策馬來到城墻角下,緊隨劉伯溫一行登上了北城墻。
說來也怪,也許老天有意幫助李世民,陰雨連綿了五六天的蒼穹此刻已經(jīng)雨住云收,長江上彌漫了許久的霧靄也被清風(fēng)吹散。天色雖然微亮,但站在城墻上,已經(jīng)能夠看到相隔只有四五里的唐軍龜甲船。
“嘶……這不是明朝時期李舜臣制造的龜甲船嗎?”
劉辯佇立城頭,舉目遠眺,依稀看清了唐軍的戰(zhàn)船,不由得驚訝不已,“這體型比史書記載中的龜船要大一些,而且還有桅桿,雖然此刻收了帆。但只要掛上便能揚帆遠航,怪不得李二敢如此猖狂的跨海來襲呢!這李舜臣的出現(xiàn)大幅提升了唐軍的的海戰(zhàn)能力,足以抵得上一萬雄師也!”
劉辯在打量唐軍戰(zhàn)船的同時,用更多的精力在尋找李元霸,一心要看看李元霸長得什么模樣?這個武力突破人類極限的家伙究竟會長成什么樣子?
“叮咚……李元霸怒氣下降一格,武力—3,當(dāng)前武力下降至113!”
就在劉辯四處張望,尋找李元霸身影的時候,腦海中的系統(tǒng)忽然再次發(fā)出了提示音,讓劉辯很是莫名其妙,“咦……李元霸的怒火怎么突然消退了?真是個好消息!”
劉辯沒有看到剛才的這一幕,故此不明所以。李元霸砸壞了自家?guī)洿?,心中惴惴不安,怒火自然就會下降?/p>
船塢之中。
遭到了孟珙霹靂車狂轟的唐軍退回到龜船上,憑借著堅硬的龜殼保護,重整旗鼓,紛紛彎弓搭箭,與岸上的漢軍互射。雙方各有死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