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陸地計算,由金陵前往北海差不多一千三百多里的距離。按照士兵每天急行軍一百里計算,就算沒有袁軍阻擊,也需要花上十幾天的時間才能抵達北海城下。
而現(xiàn)在袁紹已經(jīng)在瑯琊境內(nèi)層層設伏,準備“阻援打點”,要想沖破袁軍的層層伏擊,天知道會浪費多少時間?畢竟袁紹手下的沮授、田豐等謀士不是吃素的,而麴義、顏良也不容小覷。
尤其是麴義統(tǒng)率的先登營,曾經(jīng)大破公孫瓚的白馬義從,將這支威震異族的王者之師幾乎全殲,更是讓天下諸侯側(cè)目,皆知麴義之名。在三國這段歷史上,麴義統(tǒng)率的先登營不遜于任何武將統(tǒng)率的特殊兵種,即便由高順統(tǒng)率的名聲顯赫的“陷陣營”也不一定能穩(wěn)操勝群。
雖然薛禮、秦瓊、常遇春皆是能征善戰(zhàn)之輩,但大軍遠征疲憊,由金陵進入瑯琊之后至少走了八百里左右。遇上以逸待勞,預先設置了埋伏的袁軍,肯定無法輕松地沖破袁軍的封鎖。
倘若運氣好的話,或許能夠抓住機會,用十天半月的時間突破袁軍防線。若是運氣不好,耗上三兩個月也不是沒有可能。倘若真的出現(xiàn)這樣的局面,在十萬大軍的圍困之下,北海境內(nèi)的魏延軍團將會迎來滅頂之災!
劉辯絕對不允許這樣的局面出現(xiàn),所以才做出了由海上馳援北海的決定。
水路雖慢,但可以日夜前進。
按照劉辯穿越前的時間計算,船隊每小時航行五里左右的話,一天一夜下來,也能夠走一百二十多里路。若是順風的話,一天能夠走二百多里也不一定。如果一路上順風順水,或許十幾天就可以抵達北海城下,這要比走陸路強行突破防線好得多。
而且袁紹的勢力目前還沒進入膠州一帶,想來不會料到自己由海上進軍,正好可以殺袁譚一個措手不及,取得迅雷不及掩耳的效果。而且由水路進軍,可以讓士卒免除長途跋涉之苦,休養(yǎng)身體,積蓄力氣,以生力軍的姿態(tài)投入戰(zhàn)場,也比疲憊之師的力量強大的多。
“不錯,朕決定親自統(tǒng)率一支精銳之師,由東海北上,馳援魏延!”
劉辯留下了一句斬釘截鐵的話,大步的走向太極殿,準備做好出征之前的最后準備。
大軍傾巢而出,最讓劉辯擔心的是長江上游的孫堅與劉表。雖然中游有駐扎在柴桑的甘寧與蔣欽防御,顯然還遠遠不夠。而且敵軍還可以不與甘寧糾纏,抓住機會順江而下直寇金陵。
當然,這樣做極其冒險,如果稍有不慎,被中游的甘寧斷了糧草補給,上下兩路夾擊,順江下來的人馬將會陷入困境之中。
不過,孫堅父子與周瑜都是用兵能力超強的人物,誰也不敢斷言對方會怎么用兵?所以劉辯在出征之前除了增強柴桑的防御力量,派遣大將之外,還得在金陵留下一員坐鎮(zhèn)的大將。
但薛禮、秦瓊已經(jīng)北上,劉辯手底下此刻能夠調(diào)動的武將僅僅只有鄭成功、周泰、陸文龍、廖化、文鴦等人。這些人之中,鄭成功的統(tǒng)率能力最強,還且擅長水戰(zhàn),但劉辯要由東海北上,所以必須把鄭成功帶在身邊,這樣一來就只剩下了周泰、陸文龍、文鴦三人可以用。
陸文龍、文鴦武力雖高,周泰雖然熟悉水性,但卻不是統(tǒng)率之才,用他們對抗孫堅、周瑜顯然不是明智之舉。所以此刻,劉辯急需一名統(tǒng)率能力一流的大將來坐鎮(zhèn)后防!
“來人,把陸文龍招來!”
劉辯回到御書房坐了,向門外候著的太監(jiān)吩咐一聲。情況緊急,只能主動尋求爆表,然后再利用爆表特權(quán)召喚大將來坐鎮(zhèn)后防了。
太監(jiān)走后,劉辯與劉伯溫商議一番,向南方的徐晃快馬傳檄。
命徐晃暫時放棄向交州施壓,轉(zhuǎn)而向西進軍,與盧象升、林沖一起攻打桂陽,零陵。若是孫堅敢全力出擊,本方人馬也可以全力直搗他的老巢長沙。
又傳下詔書一道,命顧雍升任揚州刺史,節(jié)制除建業(yè)之外的其他江東四郡,即吳郡、會稽、建安、廬陵四郡。命現(xiàn)任吳郡太守的魯肅快馬趕往柴桑,輔助甘寧、蔣欽二將鞏固長江防線,做好迎戰(zhàn)孫堅軍的準備,畢竟魯肅也是當年的東吳四大都督之一,統(tǒng)兵能力還是值得一看的!
劉辯又對劉伯溫拱手道:“朕決定親率鄭成功、陸文龍、文鴦、衛(wèi)疆等人,挑選一萬精兵向東出海,由膠東馳援魏延。金陵這里就交給軍師親自坐鎮(zhèn)了,周泰、關勝、廖化都留下由軍師差遣?!?/p>
“微臣領命,必然誓死拱衛(wèi)疆土!”
劉伯溫抱羽扇領命,然后匆匆出了乾陽宮調(diào)兵遣將,籌備糧草去了。
劉基剛走,守門的御林軍來報:“啟稟陛下,陸文龍應召求見,此刻正在宮門之外!”
劉辯目光如炬,朗聲道:“朕恭候多時,速宣!”
(今天又是周一了,緊急求推薦票與月票,大家多多支持,劍客拜謝了,嘿嘿,有打賞破0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