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漢軍援兵驟至,周瑜自忖占不了便宜,便傳令鳴金收兵,引兵向西方撤退而去。路上正遇敗退的盧象升,截住廝殺一場,而伍云召、韓當、黃蓋從后面掩殺了過來,盧象升所部左沖右突,陷入重圍之中。
“瓦罐不離井口破,將軍難免陣前亡!兒郎們,今日我軍已陷入重圍之中,若不竭力死戰(zhàn),必然全軍覆沒。即便全力死戰(zhàn),亦不見得能夠生還!但好男兒頂天立地,死則死矣,全軍隨某死戰(zhàn),以馬革裹尸而還為榮!”盧象升手提樸刀,一臉煙灰,衣衫襤褸,奮力死戰(zhàn),高聲疾呼。
就在此時,劉辯腦海中的系統(tǒng)再次響起:“叮咚……盧象升勇烈屬性爆發(fā),全軍斗志上升,凝聚力上升,所屬將士武力全部+1”
“愿隨盧將軍死戰(zhàn),以馬革裹尸為榮!”
在盧象升的激勵下,七八千名漢軍爆發(fā)出一聲山呼海嘯的吶喊,揮舞著兵器,全力死戰(zhàn)。背后頂住了伍云召、黃蓋、韓當?shù)拿凸ィ懊婵缸×酥荑?、沙摩柯的夾擊。人人奮勇,各個死戰(zhàn),就連伍云召這樣猛將也沖不開道路。
“盧將軍休慌,黃忠來援!”
危急關頭,黃忠率兵斜刺里殺到,迎著伍云召所部就是一陣猛沖。徐晃率領后軍掩殺過來,登時為盧象升部曲解圍。與此同時,戚繼光、尉遲恭、王守仁、陳慶之率部從背后夾擊周瑜,登時將局勢扭轉。
雙方在山林之中一場混戰(zhàn),直到天黑之時,大火彌漫了過來,兩軍各自鳴金收兵,退出了這一片戰(zhàn)場。
漢軍退到石陽縣城下安營扎寨,清點損失,除了大將林沖被俘之外,另外還折損了一萬四千多人。林沖率領的八千人,只活著回來了一千左右,而盧象升的部曲也陣亡了三千多。陳慶之的白袍軍戰(zhàn)死了將近三千,其他各部加起來折損了兩千左右,只有戚繼光統(tǒng)率的兵團戰(zhàn)死率最低,斃敵兩千,本方僅僅折損了十八人,讓徐晃、陳慶之有些難以置信,方才知道大漢朝廷藏龍臥虎。
周瑜率兵向南依靠著太平軍的大營扎下營寨,清點損失,也沒占到多大的便宜,連番混戰(zhàn)下來,陣亡了八千左右,這讓周瑜很是自責,一夜長吁短嘆,因為自己漏算了漢軍的援兵。
當然,吃虧最大的還是太平軍,被周瑜當做了誘餌不說,到此時仍然被蒙在鼓里渾然不覺。被一場大火燒死了三萬多精壯,此外坐第三把交椅的人公將軍蕭朝貴也被對方生擒活捉,部曲也折損了一萬余人,連續(xù)吃了第三場大敗仗。
此戰(zhàn)結束之后,雙方各自傷筋動骨,相距八十里扎下營寨,彼此派遣使者約定三日之后拿林沖交換蕭朝貴,在這三天里盡量的讓將士解甲休養(yǎng)。
陳慶之自責不已,堅持上書請罪。
徐晃安撫道:“勝敗乃兵家常事,陳將軍何罪之有?況且,這一戰(zhàn)我們雖然折損了一萬五千人,可也斬殺了將近五萬孫、洪聯(lián)軍,不必言敗。有尉遲敬德,戚繼光將軍等人前來助戰(zhàn),來日再決勝負便是!”
這讓陳慶之感激涕零,向徐晃作揖致謝:“多謝公明將軍器重,然慶之失算,這請罪書還是要修的?!?/p>
陳慶之的請罪書連同戰(zhàn)報,以八百里加急的形勢用最快的速度傳到了劉辯的手中。
劉辯看后莞爾一笑:“我當是多大的事呢,不就是中了周瑜一次詭計嗎,實在再正常不過!火燒赤壁的美周郎,豈是你在南北朝遇到那些無能之輩所能相比的?輸了就輸了吧,改天再把臉打回來就是了!而且你那出自諸葛亮的激將計還是用的不錯的!”
“叮咚……系統(tǒng)提示,由于陳慶之遲遲不能發(fā)揮出能力,故系統(tǒng)重新做了檢測,發(fā)現(xiàn)陳慶之水土不服,難以發(fā)揮正常實力,故此統(tǒng)率值下降3點?!?/p>
“開什么玩笑,我大白袍鬼將的能力怎么能下降了?”劉辯連聲抗議,為自己的白袍鬼將鳴不平。
“怎么不能下降了?難道只許你的人突破巔峰上漲,就不能下降能力嗎?難道只許你的人打勝仗,不許吃敗仗嗎?難道只允許你的人砍瓜切菜的虐敵人,不讓敵人贏你的軍隊?你當這是游戲嗎?這是戰(zhàn)爭!而且,就算是游戲的話,你也不可能一直贏!”面對劉辯的吐槽,系統(tǒng)寸土不讓,喋喋不休的反擊。
“朕的白袍鬼將在我穿越前的那個世界可是擁有無數(shù)擁躉,號稱七千破三十萬,號稱連克四十余城,難道這些戰(zhàn)績都是假的嗎?”劉辯替陳慶之鳴不平。
“不可否認,陳慶之有功績,有能力。但南北朝史書混亂,自相矛盾,許多人的功績都言過其實,注入了大量的水分,要想準確評估一個人的能力值,難度較大。經過系統(tǒng)檢測,陳慶之盛名之下其實難副,這才是第一次給他降能力,如果陳慶之打不出來戰(zhàn)績,可能還會掉第二次。當然如果陳慶之表現(xiàn)出色,系統(tǒng)會重新檢測,把他的統(tǒng)率升回來……”
“陳慶之曾經打敗過爾朱榮,難道這不能證明他的能力嗎?”劉辯據(jù)理力爭。
“爾朱榮不值一提,水平與公孫瓚、于禁半斤八兩,能夠打敗爾朱榮也說明不了什么。關羽甚至曾經水淹七軍,生擒于禁,難道這說明關羽的統(tǒng)率有100嗎?顯然不能這樣判斷。而且,陳慶之也只是沾了爾朱榮大軍在外的便宜,到最后爾朱榮率兵返回洛陽,陳慶之的七千白袍軍不是全軍覆沒了嗎?”
劉辯皺眉爭論:“不是說陳慶之的隊伍遇上了洪水,全軍被沖走了,一個人才逃回梁國的嗎?怎么能說是被爾朱榮打敗的?”
系統(tǒng)耐心的做出論證:“這洪水也是湊巧,為什么沒有淹爾朱榮的大軍,偏偏沖他的隊伍?而且史書中的陳慶之身體文弱,為何洪水沖走了七千人,卻沒有把他沖走?為何又化妝成和尚逃回了梁國,這和于禁遭到水淹七軍又有多大區(qū)別?為將者不知道趨吉避兇,便說明自身水平不行!更何況回到了南梁的陳慶之只剩下自己一人,怎么說都沒有第二個見證人,所以系統(tǒng)判定這段記載有水分。更大的可能是陳慶之中了爾朱榮的水淹之計,全軍覆沒,一個人逃回南梁,謊報軍功?!?/p>
“好吧,你既然這樣說,我也無話可說了。”劉辯皺眉,表示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