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陛下厚封,璋一定誓死效忠,雖馬革裹尸亦無怨無悔!”
聽了天子的親口御封,潘璋熱血澎湃,當(dāng)即稽首頓拜,叩謝圣恩。
就在潘璋謝恩的同時,劉辯腦海里的系統(tǒng)響了起來:“叮咚……恭喜宿主獲得潘璋愉悅點9個,當(dāng)前擁有總愉悅點111個,仇恨點128個,復(fù)活點200個,復(fù)活碎片5個,可指定范圍的升級特權(quán)一個?!?/p>
各項獎勵與劉辯猜測的毫無出入,當(dāng)初從宛城回來的時候擁有82個愉悅點,過年這幾天又把趙云、黃忠的愉悅值分別收入囊中,再加上剛剛從潘璋身上獲得了9個,正好是111個總愉悅點。而仇恨值飆升的比較猛,估計絕大部分都是洪秀全、楊秀清他們及手下的死忠貢獻的,而且還在悄無聲息的增長,也算是意外的收獲。
“兵貴神速,臣這就與黃將軍出征!”
成功的為潘璋討到了封賞,陳慶之不再耽誤時間,當(dāng)即拱手請求出宮。
劉辯目光如炬,面色凝重,起身向陳慶之拱手施了一禮,表示感謝:“去吧,為了我大漢江山,為了天下百姓,有勞兩位將軍了!”
“陛下言重了,臣等就此告退!”
陳慶之、黃忠、潘璋齊齊拱手施禮,一起退出了太極殿,大步流星的出了乾陽宮,各自點兵去了。
不消半個時辰,金陵城外號角嗚咽。
陳慶之命潘璋為先鋒前面開路,親自策馬坐鎮(zhèn)中軍,麾下的七千士卒全部穿白袍,打著白色麒麟戰(zhàn)旗,在凜冽的寒風(fēng)中向南進軍。黃忠胯下黃驃馬,手提八卦龍鱗刀率一萬人銜尾而行。準備一路走丹陽、宛陵、樂安、葛陽、宜黃這條驛道,以最快的速度趕到廬陵。
陳慶之一面派出使者快馬加鞭的趕往廬陵,把援軍出動的消息告訴徐晃,穩(wěn)定前線軍心。一邊在馬上高聲喝道:“此去廬陵千里迢迢,路途長達一千五百里,這次出兵不可謂不不艱難!太平叛軍號稱八十萬,十倍百倍于我軍,戰(zhàn)事不可謂不艱險!但大丈夫在世,當(dāng)知難而進,建不世之功!此去廬陵不成功,便成仁!”
這支部隊是由陳慶之親自挑選,完全按照他的標(biāo)準組建的,幾乎由清一色的寒門子弟或者窮苦百姓構(gòu)成。陳慶之認為,窮苦百姓聽話容易調(diào)教,而且舍得流血流汗,不會像世家子弟那樣嬌貴高傲,更不會因為自己文弱而輕視自己。在陳慶之看來,是否讀書識字在其次,只有完全服從自己的命令才是王道!
大半年的相處下來,這支白袍軍對于陳慶之的愛兵如子發(fā)自肺腑的感激,心甘情愿的為他賣命。而且他們對于陳慶之富有感染力的鼓舞方式非常認同,每次聽陳慶之講話都會熱血澎湃,在心底產(chǎn)生一種馬革裹尸而還的豪情壯志。
“不成功,便成仁!”七千白袍軍用響亮的口號,異口同聲的響應(yīng)陳慶之的號召。
大軍剛剛上路,忽然馬蹄聲起,只見文鴦引數(shù)十騎御林軍快馬加鞭趕了上來,一邊策馬緊追,一邊高聲大喊:“陳將軍,請留步!”
“竟然是文鴦?不知所為何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