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辯在心里略作沉吟,便打定了竊詩的主意。
要想成為“上馬橫槊,下馬賦詩”的千古帝王,僅僅憑借曹丕的一首《燕歌行》還遠遠不夠!自己還要繼續(xù)將歷史上的詩詞歌賦源源不斷的搬到這個年代,使之發(fā)揚光大,如此才不負(fù)自己穿越者的身份!
“諸位愛卿,這景色如此壯觀,讓朕不由得詩興大發(fā),決定賦詞一首,諸位可有興趣一聽?”
劉辯背負(fù)雙手,任憑海風(fēng)吹得金黃色的披風(fēng)獵獵作響,英姿勃發(fā)的問道。
“陛下文韜武略,空前絕后!一首《燕歌行》傳誦大江南北,讓人擊掌稱絕,能夠親耳聽到陛下做詩,乃是我等的榮幸,微臣等愿意洗耳恭聽!”
趙匡胤率先作揖拍馬屁,其他將校也不缺心眼,這時候誰敢說個不字?不被丟進海里喂魚才怪!
數(shù)十名文武隨從齊齊跟著趙匡胤作揖附和:“臣等洗耳恭聽,愿聞陛下神作!”
想當(dāng)年曹子建七步成詩,成為了才華橫溢的代名詞,與潘安齊名,流芳后世。劉辯知道這種拉風(fēng)的事情自己是做不來的,但七步盜詩卻是能夠做到。
當(dāng)下背負(fù)雙手,裝模作樣的在船頭上來回走了六七步,然后開始高聲朗誦。
“東臨田橫,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春風(fēng)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陛下文韜武略,空前絕后!如此佳作,氣勢如虹,雖秦皇漢武皆不及也!”
這首詞賦寫得大氣磅礴,更何況出自皇帝口中。站在劉辯身后的文武群臣頓時不明覺厲,齊齊躬身作揖,連聲叫好。
在文武百官的齊聲歌頌下,劉辯更加興奮,決定乘勝追擊,再賦詩一曲。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描寫大海的詩詞歌賦何止萬千,難得今天在海上遇到這般壯觀的景色,不趁此機會奠立自己文豪的地位,更待何時?
劉辯揮揮手,示意身后的文武隨從稍安勿躁:“看到了這田橫島,朕就想到了從前跟隨先帝登泰山的情景,泰山巍峨,滄海廣闊,天地間的景色竟然如此壯觀,朕決定再賦詩一首!”
自從秦始皇開啟了登泰山封禪的序幕之后,漢朝的歷代皇帝也多有效仿,漢靈帝就曾經(jīng)去過幾次。此刻劉辯信口胡謅,其他人也不辨真假,只能洗耳恭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