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好轉(zhuǎn)了的耿文華,這段時間就只顧著見人了。
見了七阿哥要安撫,見了塔納要安撫。隨后是進宮的五福晉,四福晉,六福晉,老一輩的還有怡親王福晉,十四福晉等人。
宮里的熹妃也要上門,顧氏和陸氏也不敢落后。
來來回回十來天,大約是終于確定了她不會死,所以這宮里宮外,也都逐漸的平靜下來了。
然而這份兒平靜,并不是真的就毫無波瀾了。宮里宮外對于耿文華生病這事
兒平靜下來了,但另外一件事兒,就是耿文華生病的起因,關(guān)于紡織村的事兒,卻是再次被提起來。
這次不光是朝堂上官員出面了,連八旗,宗室,也都開始上折子。
不要以為朝堂上的官員都是傻子,那經(jīng)過一次次的科舉選拔上來的,就沒有哪一個是蠢笨之人。也就是制度,就是每家多少人,每個人能分到多少地,這些地又需得上繳多少公糧。然后醫(yī)保費是多少,每年看病能花費多少。
紡織村從不會制定律法。
sharen就要償命,偷東西就要挨板子,搶劫就要蹲大牢,這些罪犯,可都是朝廷官府派人去抓的,紡織村也從不會私底下動用刑罰,紡織村只會將人送到衙門去。
耿文華不太想看這些折子,覺得看的頭暈:“關(guān)于紡織村……皇上是什么意思?”
大臣們的想法并不是很重要,因為清朝——是一個君權(quán)比前面任何一個朝代都要集中的朝代,別看明朝有各種各樣的缺點,但明朝的權(quán)利,也并不會抓在皇帝一個人手里的。
可大清,就能皇上一個人說了算。
胤禛沉吟,他以前肯定是容不下紡織村這種挑釁君權(quán)的存在的,什么投票,票箱子給你砸了。
但現(xiàn)在……大清真的要做歷史上的罪人嗎?愛新覺羅家能背得起這樣的大鍋嗎?就算是不考慮大清和滿人的名聲,他真的能眼睜睜的看著,日后歷史上發(fā)生那樣的事情嗎?
耿文華笑道:“皇上比我有見識,這種事情,皇上說如何,我是不會反對的,所以皇上并不用擔心我。若是皇上覺得紡織村的存在并不合適,那回頭取消了就是了。若是皇上覺得還能容忍,那留著也不是壞事。”
胤禛有些詫異:“你不覺得紡織村是你的心血,毀掉了可惜?”
耿文華笑瞇瞇的:“自然是可惜的,但是……既然皇上覺得不合適,那就說明,它確實是不合適的。若是我非得強硬的留著,那誰能保證下一個皇帝,會不會因為一些私人的情緒,就更加容不得紡織村的存在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