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能在這些運動上有好成績的,那進軍中,必然是要先有個官職頭銜的。
當(dāng)然,這些就該是那拉氏或者胤禛考慮的事情了。耿文華要考慮的,就是這個獎金的多少,得讓普通百姓家覺得,四年拼搏下來,是值得的。
那么,金牌就定為三百兩,銀牌為一百兩,銅牌為五十兩。剩余參加者,也不能白來一趟,嗯,一些點心物產(chǎn)做獎勵就行了。
這個大概是心里有框架,所以耿文華寫起來是毫不費勁兒的,片刻功夫就將這計劃是給完整的寫出來了。
她自己也懶得再去石榴院了,干脆就讓丫鬟給送過去。
那拉氏正在看的時候,胤禛也回來了,十三福晉早已經(jīng)告辭——那拉氏都低血糖了,她也不好留著勞累那拉氏了,所以就先告辭走人。
瞧著那拉氏半躺在那兒看東西,他就沖要張嘴稟告的丫鬟擺擺手,自去了軟塌邊,站在那拉氏后面,將那紙張上的東西看了個清楚。
只一眼,就辨認(rèn)出來是耿文華筆跡。心里第一個念頭就是耿文華又不知道要折騰什么了,等看一大半,心里也并不很以為意。
因為大清對于征兵,其實并不像是歷史上那些朝廷,從民間征調(diào)。
大清是馬背上得天下,打仗靠的是八旗子弟,所以大清的軍隊,十之八九,都是八旗子弟兵。這也是朝廷對于八旗十分優(yōu)容的原因,八旗子弟從出生起就能從朝廷領(lǐng)米糧和銀子,你若是不愿意上戰(zhàn)場,那只這些也足夠保證你衣食無憂。
你若是想過的更好些,那到了年紀(jì)就需得去兵部報道,然后被分到軍營中訓(xùn)練,該上戰(zhàn)場上戰(zhàn)場。
不過到了康熙時候,倒是也開始征調(diào)漢人士兵了,統(tǒng)稱為綠營軍,他們是沒有八旗子弟的那些待遇的,就是打仗,也是被安排在最前面的。
當(dāng)然,是有些不太公平,但這世上,本也就沒有絕對公平的事情。
八旗……誰讓人家祖上是立下了大功勞的呢?再者,論起來忠心,皇上也是更相信八旗的。
不過到如今,八旗子弟是有些需得整頓的,皇上心知肚明,卻是有些不好下手。胤禛心里也時常思索這事兒,到現(xiàn)如今八旗子弟已經(jīng)多的京城都有些容不下了,朝廷每年光是給八旗子弟的米糧都是一筆很大的支出,都快有些承擔(dān)不起來了。
于是當(dāng)年祖宗規(guī)定,八旗無圣旨不得出京,就有些不太合用了。
“耿文華到底是天真了些,若是辦比賽,可要分滿漢?若是不分滿漢,那這些比賽,就和漢人沒多大關(guān)系?!笨戳似?,胤禛忍不住點評,再者,若是只要兒童,如何確保那些武將之家出來的,和尋常百姓家出來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