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歌者》第五期的播出,如同向平靜的湖面投下了一顆深水炸彈。
激起的漣漪,迅速在華夏的互聯(lián)網(wǎng)上擴散,形成了滔天巨浪。
微博熱搜榜單,幾乎被“徐樂琵琶歡樂頌”、“千葉和翔滾出去”、“音樂的夜鶯”、“文化自信徐樂”、“全球歌者神級反擊”等詞條屠榜。
相關話題下,討論早已炸開了鍋。
“燃爆了!徐樂用琵琶彈《歡樂頌》那一刻,我直接從沙發(fā)上跳起來了!”
“誰說我們?nèi)A夏樂器只能彈古風?徐樂這一手直接把某些人的臉抽腫了!”
“那段‘夜鶯’的比喻,簡直是神來之筆!格局!什么叫格局!”
“以前覺得徐樂就是個蹭前女友熱度的,現(xiàn)在我道歉!您是我大哥!”
“粉了粉了!不僅歌唱得好,樂器玩得溜,關鍵是這腦子,這氣度,絕了!”
贊譽聲如潮水般涌來,將徐樂推向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然而,網(wǎng)絡的世界,從來不只有一種聲音。
質(zhì)疑與反對,也如影隨形。
“呵呵,吹得太過了吧?不就是彈了首曲子嗎?至于上升到國家層面?”
“用琵琶彈西方交響樂,嘩眾取寵罷了,根本就是對兩種音樂的不尊重?!?/p>
“那個千葉和翔雖然說話難聽,但他說東方樂器承載不了西方靈魂,難道沒有一點道理嗎?我看徐樂彈得也很怪?!?/p>
“就是,感覺是為了反擊而反擊,有點用力過猛了。”
“徐樂這個人,從一開始就喜歡搞事情,這次又讓他炒作成功了?!?/p>
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在網(wǎng)絡上激烈碰撞,爭吵不休。
無數(shù)網(wǎng)友化身鍵盤俠,為了維護或攻擊徐樂,戰(zhàn)成一團。
與此同時,許多專業(yè)的音樂評論人,也紛紛下場。
著名樂評人“心里的喧囂”發(fā)表長文:“徐樂在《全球歌者》上的表演,絕非簡單的炫技或反擊。他選擇用唐代直項琵琶演繹《歡樂頌》,本身就蘊含著深刻的文化隱喻。”
“琵琶,這件源自西域,在盛唐登峰造極的樂器,本身就是文化融合的象征?!?/p>
“而《歡樂頌》,更是西方音樂中歌頌人類大同的巔峰之作。這種結(jié)合,本身就是對狹隘民族主義最優(yōu)雅的回應。”
“更令人驚嘆的是,他并非簡單模仿,而是巧妙運用了接近‘自然律’的‘雅樂律’定弦,并在編曲中融入了櫻花雅樂《蘭陵王》鼓點、華夏西安鼓樂節(jié)奏、甚至模擬了寒國伽倻琴的韻味?!?/p>
“這已經(jīng)不是簡單的‘中西合璧’,而是以華夏音樂為主體,展現(xiàn)出海納百川、融匯貫通的強大自信?!?/p>
“他不是要證明東方樂器‘可以’彈西方音樂,而是要展現(xiàn)東方音樂體系‘能夠’包容和理解世界音樂的廣度與深度?!?/p>
“至于那段即興的,根據(jù)不同語言聲調(diào)調(diào)整和弦伴奏的互動,更是將他驚人的樂感和音樂智慧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p>
“那句‘夜鶯不會錯,錯的是關窗的人’,堪稱點睛之筆。徐樂用一場表演,完成了一次漂亮的文化輸出和價值傳遞。他不僅僅是一個歌手,更是一個思考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