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聞張琮一席話,迎親眾人發(fā)出“誒呦”的不悅慨嘆。
李道宗憤憤不平插嘴道:“那某斗膽請問娘子最愛何詩?可否賜教?”陪同前來的柴紹上前拉了拉李道宗的衣袖:“稍安勿躁,聽儐相說完。
”張琮咧嘴繼續(xù)說道:“雖說這詩不是娘子原先最喜愛的,卻是現(xiàn)在她最愛的,故而——”新郎一抬眸,眼珠與燭光重疊,似是穿越荊棘而不死的星火。
“她終于點完唇了。
”有人長吁一口氣“謝天謝地!”“儐相說話大喘氣,自去罰酒!”“這個新娘子也是個妙人,居然自圓其說,愛重之意不言自明。
”“今日催妝,可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迎親諸兄弟激動地上前與李世民相持而笑,相互捶肩擊掌,慶祝大功告成。
長孫無逸和李道宗兩位小郎君趁人不備又偷偷碰了一次杯。
張琮向大家拱手致意道:“諸位賓客先隨意用些菓子酒水。
新娘即刻啟程。
”兩位婢女扶起長孫青璟,拜別母親。
高氏揉了揉眼角,手持青色薄紗頭巾,起身來到女兒面前。
她心中實屬不忍,便沉下身子,握住女兒雙手:“觀音婢,你是個有主見有分寸的孩子。
惟愿出嫁后孝事公婆,無違夫子……”高夫人的聲音逐漸低下去,抽抽噎噎,語不成調(diào)。
“是。
”長孫青璟低低地說。
所有人都清楚此時出嫁是最優(yōu)解,所有人都清楚這是空有高門姓氏的落魄貴女最好的歸宿,甚至于新郎的顯赫家世、俊朗容貌、貴重人品,與新娘匹配的年齡才情已經(jīng)大大超出了所有人的預(yù)期。
然而,這一次長孫青璟只是離去,不再有往常踏青訪友、游山玩水之后的恬然歸來。
她討厭那些以出嫁為最終歸家的迂腐論調(diào)。
好似那些生她養(yǎng)她的人只是簡單地將她放在一個容器中,任由她肆意無序地生長,到了某一時刻便砸爛容器,將她如物件般轉(zhuǎn)交到另一個人手中。
她的經(jīng)歷不是這樣的!她的母親從不以年幼的子女為累贅,也從不抱怨父親臨終處置失當,即令在最艱難的處境之中,這個柔弱、耿直的女子也從未想過拋棄家人。
她的舅父從不以妹妹遭繼子逼迫陷害歸家為恥,無視所有的冷嘲熱諷,對外甥與外甥女視若己出,唯恐安頓不周使得年幼失祜的敏感孩童心生嫌隙。
高氏,不是一個空洞的乏味的替李家代為保管她的容器,而是充滿靈性的溫暖的令她浸潤成長的來處。
至少到此刻,還未有另一個更加美好的地方可以取代它!“母親。
”她反扣住母親的手,“奴奴定然謹慎恭敬,不辱門楣。
”酸澀的窒息感如潮水涌向xiong腔、脖頸、臉頰,堵塞了喉嚨與鼻子,急需尋找一個宣泄口。
“不要哭,不要哭。
眼淚會把妝暈化,就不好看了。
”高氏幾乎捧著絲帕放在長孫青璟眼眶下,唯恐妝容有失。
“阿娘也不知說些什么,今日真是說不出的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