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帝今日不大想商議政事,只是打算早些退朝,于是囑咐:“朕會早日查明真相,要是江愛卿和唐愛卿確實被冤枉,朕會還他們清白,要當(dāng)著他們的面,在朝堂上公布真相,絕不徇私枉法,朕的兩位愛卿,都曾為朕立下肅清內(nèi)外憂患的大功,他們的人品,朕是知道的,所以朕希望,在查清此事之前,如確有謀劃毒計的官員,私下跟朕坦白,會罰得輕些”
官員跪成一片:“是,臣遵旨。”
朝廷內(nèi),其實大多的官員都一頭霧水,周黨知情者不敢吭聲,都低著頭,心中卻并無多少波瀾,畢竟此事與他們無關(guān),全程參與此事的大理寺卿藏在里頭,可要瑟瑟發(fā)抖了。
什么人就找什么人,按著周黨的辦事習(xí)慣,有大事都藏著掖著,不敢聲張,容易中計,到時候強行有人闖府搜查,啞巴虧是一定要吃到嘴里的,可他實在是想不到,唐煦遙竟然會主動上報,還是剛拿到東西就去了?實在讓他費解。
沒辦法,清白的人總是想要立刻洗脫冤屈,而真正喜歡冤枉別人的混賬,最喜歡掛在嘴邊的就是清者自清,時間會證明所有,不爭論,拿不出證據(jù),當(dāng)矛頭全部指向他,那他就要開始裝死了,真是靠著時間讓所有人去遺忘自己的惡,企圖還像個沒有任何罪證的好人。
崇明帝也深知此事,所以他不再放任朝中各類陷害之事,他堅信,這樣的改變會讓大琰越來越好,害蟲無處遁形。
因此,大理寺卿有片刻的恍惚,莫名覺得自己大禍臨頭了,可這只是轉(zhuǎn)念的事,自己的女兒還在宮中給皇帝做妃子,無論如何自己都會沒事的。
大理寺卿這樣安慰自己,或許他心下隱隱也知道后果如何,但不如搏一下,沒有回頭路了,只要不想,壞事就不會發(fā)生。
在朝堂上,站在百官隊列之中,大理寺卿開始這樣欺騙自己。
退朝之后,廖無春伴著皇帝回去,進去就看四下可有生人,見一切安妥,跑到皇帝身邊去,急不可耐地問:“不是,圣上,您是怎么知道江大人和唐將軍確實是被陷害的?”
“這樣簡單的事,”崇明帝此時竟笑吟吟的,一改端坐朝堂時的嚴(yán)肅,“你自己看不出來,還要問朕?”
廖無春實在想不通,不肯離開皇帝金龍案前:“圣上,臣當(dāng)真不知,求圣上詳說?!?/p>
“無春,
你平時多伶俐,朕斷言之時,就不曾猜測過緣由?”
崇明帝笑笑:“你今日倒是有些訥頓?!?/p>
“臣不敢妄言,
”廖無春低眉,
“臣還是想聽圣上講。”
這倒不是廖無春謙虛,
他確實不知道,也實在好奇,
故而纏著皇帝,非要他親口說出來。
“這兩件衣裳的補子實在太過粗陋,不是朝中工匠的手藝?!?/p>
崇明帝翻開衣裳給廖無春看,
露出補子上的線頭,還有那不大傳神的鳥獸,抬手指著:“你瞧這里,獸目無神,單是這一樣,
豈是朕大琰工匠的所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