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梁固心里,衛(wèi)文康是算得上他半個弟子的,此前也聽衛(wèi)文康提過吳舉人的事情,對他還算有幾分好感。不論目的是什么,能主動出手指點一個窮學生,便算是一件功德。聞言贊了一句,“吳舉人高義,是我等讀書人的楷模?!?/p>
居然還能被夸?將將還忐忑不已的吳舉人感覺冷颼颼的寒風一下子變成了暖融融的春風,喜不自勝,嘴里謙虛道:“不過是見不得人才被埋沒罷了,哪里當?shù)闷鹆捍笕巳绱丝滟潯!?/p>
他這話倒是歪打正著說到了梁固的心坎里,“說來文康確實是我見過最有潛力的學生,只是早年被耽誤得厲害,如今總算是守得云開見月明。”
吳舉人能考上舉人,自然是有幾分聰明,聽梁固這么說,一下子就明白過來,梁大人對衛(wèi)文康很是看重,便接話道:“可不是,他府試過后來與我探討學問,那題考的是臨安府形勢,我便讓他從地方志中尋找臨安府更名的由來,誰知道短短三日后來我府上,一番表述竟是把臨安府整個情況都摸了個透徹,從歷史、地理再到財政、教化沿革,無一不曉。把我驚得喲,這才知曉他有過目不忘的本領?!?/p>
王夫子也忍不住笑道:“說來我運道當真是好,這樣的天才竟是一下子就遇到了兩個。”
梁大人嚴肅的臉上也浮現(xiàn)出笑意來,“你運道不好誰好?要不是離得太遠,這樣的天才我非得分一個去。”
說來衛(wèi)文康中了秀才后,梁大人也是幫他想過日后的路子的。他官居六品,自然還是有些人脈,為衛(wèi)文康尋一個尚可的老師并不難,例如致士的官員,最差也是同進士出身,教一個秀才并不是難事。但當世大儒這種卻還是不太可能,畢竟梁大人自己也是平民出身。與其隨便拜師埋沒一個好苗子,倒不如去州學沉浸幾年,把根基扎得更牢固些,考上舉人后再尋良師。
此話卻是又把吳舉人一驚,梁大人居然有收衛(wèi)文康當?shù)茏拥男乃?,看來兩人關系非同一般。日后還是得把衛(wèi)文康籠絡好才行,指不定有什么大前程呢。
至于先前柳老二的事情,那是什么芝麻綠豆大的小事,相比虛名,為兒子綁定一個有大前程的親戚不是更重要?衛(wèi)文康意氣用事、不知輕重好啊,說明柳天驕在他心里分量重啊,那可是他兒子的親舅舅。
思來想去,吳舉人越發(fā)熱情,陪笑著把堂屋里的氛圍又炒熱了一層,直到江閔來說用飯了,都還有些意猶未盡之意。
其他人卻是早就被飯菜的香味兒吸引了,唐睿不知道什么時候已經(jīng)跑了回來,自覺坐在秦百宣身邊,目光炯炯地看向餐桌。
衛(wèi)文康哪能不知道他們的心思,趕忙邀請眾人入坐。江南的老百姓吃飯時并不講究座位次序,但讀書人卻是讀著四書五經(jīng)長大,把長幼尊卑的觀念刻在了骨子里,正式場合非常講究座位次序,稍有不慎就會得罪人。
這回參加宴席的共有十人,梁大人自然坐在主位,他是正兒八經(jīng)的官員,與其他人就不是一個層級的。王夫子和吳舉人的位置就有些尷尬了,論世俗地位,自然是吳舉人要高一些。
但衛(wèi)文康此次辦的是秀才喜宴,王夫子作為啟蒙恩師,論理是要坐在主位的。如今主位有了人,屈居側(cè)位也是委屈,怎么還好再排到吳舉人下首?
正在眾人為難之際,吳舉人主動把王夫子迎到了梁大人下首,笑道:“夫子不快入座,秀才公的謝師宴哪里好開始?”
王夫子推辭,“還請吳舉人先入座?!?/p>
“誒,與我客氣作甚,說來我與衛(wèi)秀才沾親,還是半個自家人呢?!眳桥e人說著做到了王夫子的下首。
衛(wèi)文康笑道:“既是吳舉人好意,先生可別再推辭。”
王夫子見狀只得道:“那我就不客氣了。”
秦百宣幾個依次坐下,衛(wèi)文康提了
宴席
肥而不膩,
淡淡的甜香味兒在喉間經(jīng)久不散,刺激得人不由自主地分泌口水。怎么會有這么好吃的紅燒肉,比京城大廚做的都不差什么了,不,
甚至更好吃一些。梁大人忍不住又夾了一筷子,
這回沒舍得一下子吞下去,
細細咀嚼了一番,
還是感覺沒吃夠。
但讀書人都是講禮儀的,再好吃的菜也不能連著夾,
梁大人只好忍痛把筷子轉(zhuǎn)向別的菜。吃點什么好呢,那個排骨看著不錯,就是太大個了,吃著不雅觀。
算了,還是來塊兒清淡些的,梁大人夾起一塊兒涼拌肉。這肉其貌不揚,梁大人想著用它壓一下自己的饞意,
沒想到肉剛進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