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桑枝的腦海里迅速掠過她重生以來惡補的各類知識。
昔年,這位秦大人,名喚秦承赟。
一手發(fā)動宮變,當夜他先是吩咐親兵血洗母族承恩公府,除卻老弱婦孺外盡數(shù)屠戮,繼而提劍闖入二皇子府邸,親手斬下胞兄首級。更令人膽寒的是,他竟拎著那顆尚在滴血的頭顱直闖貞隆帝寢宮,將之置于龍枕之側。
其中細節(jié),她探查不到。
只知那一夜,貞隆帝龍馭賓天。
然,天命難測,最終的贏家并非是他。
裴駙馬的舅父率京畿衛(wèi)救駕,禁軍衛(wèi)副統(tǒng)領亦臨陣倒戈,二人聯(lián)手平定叛亂。宮變之后,永昭長公主臨朝稱制,秦承赟被褫奪皇姓,逐出京師。
永昭帝在位三載,禪位于獨子永榮帝,自此大乾國姓易秦為謝。
離京的秦大人,在二圣臨朝之際得蒙元初帝青眼,臨危受命,重歸廟堂。時值多事之秋,元初帝特授其欽天監(jiān)監(jiān)正之職,兼領工部印信。
待局勢漸穩(wěn),又灑脫的辭官而去,云游四方。
說起來,她始終難以窺透那一輩人之間微妙的關系。
本該是勢同水火的對立雙方。
可,無論是清玉大長公主還是秦承赟,元初帝竟都敢放手任用、傾心相托;更令人稱奇的是,這二人也始終未曾辜負元初帝的信任,將這份看似不可能的君臣之誼維系得滴水不漏。
僅憑坊間流傳的零散傳聞和史冊中那些泛黃的只言片語,她似乎能在腦海中勾勒出那段風云激蕩、波瀾壯闊的歲月。
那是那一輩人留下的鮮活印記。
“倒也不必拘禮稱什么大人?!鼻爻汹S將那顆渾圓如荔枝大的丹藥隨手塞回腰間布囊,指尖在囊口輕輕一拉便封住了袋口。而后,隨意拉過一把雕花椅,大剌剌坐下:“我不做官很多年?!?/p>
“若真要稱呼,喚聲活佛顯我慈悲,稱句仙長見我逍遙,隨你心意便是?!?/p>
“橫豎你敢喚,我就敢應。”
旋即,目光瞥到裴桑枝,忽地撫掌笑道:“妙哉!你這小女娃眉間晦氣已散,竟是柳暗花明、否極泰來之相?!?/p>
“好,好得很?!?/p>
這世間,又出有趣之人了。
但,他還是沒有等來,魂牽夢縈了數(shù)十年的重來之機。
他想救一人。
救一個聰明人。
裴桑枝斂衽正容,端端正正地行了個禮,聲音清越:“多謝秦仙長吉言,亦感念秦活佛慈悲?!?/p>
永寧侯眼神復雜的掃了過來。
他還在想著秦承赟好大的臉啊,想讓他喚仙長和活佛,也不看能不能受得起,裴桑枝就這么能屈能伸的喚出口了?
裴桑枝知不知道,眼前這個禿了半邊頭上老不死,手上沾染過多少鮮血?兇名又曾令多少權貴官宦聞風喪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