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虎出籠的李元霸只用了一盞茶的功夫就砸開了薊縣東門,李嗣業(yè)手持三尖兩刃刀引領(lǐng)著數(shù)千陌刀兵潮水般涌進了薊縣,城門就此失守。
面對著神威蓋世的李元霸,城頭上的守軍與百姓俱都被深深震撼了,這樣的表現(xiàn)豈是人力所為?稱之為天將下凡也不為過,莫非此人是上蒼派來幫助唐人成就霸業(yè)的?
單單一個變態(tài)的李元霸就夠嚇人了,竟然連他的坐騎也是一匹神獸,一丈四的身高,一千五百斤的體重,負載著全副武裝的李元霸奔馳如飛。當(dāng)真是寶馬配英雄,變態(tài)的馬配變態(tài)的人。
城門既已被攻破,唐軍如同潮水般涌進了薊縣,城墻上協(xié)防的百姓再也不顧約束,一窩蜂的逃下城墻,各自回家躲避戰(zhàn)禍去了。而公孫軍已是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哪里還顧得上阻止百姓,只能任由百姓逃散而去。
“伯珪兄,我這幾天在城頭上看的清楚,唐軍中除了李元霸之外,再也沒有這般逆天的武將。我與羅成賢侄護著你,避開李元霸從南門突圍,一定能夠殺的出去!”
冉閔喝令親兵牽來颯露紫,翻身上馬,催促著公孫瓚跟著自己向南門突圍。
大勢已去,公孫瓚也別無選擇,朝士兵喝一聲:“落下南門吊橋,跟隨冉天王突圍!”
隨著公孫瓚一聲令下,薊縣南門的吊橋在“吱呀呀”的響聲中轟然落地,城門打開。冉閔提矛在前沖鋒,公孫瓚翻身上馬,提了雙鞭緊隨其后,率領(lǐng)著萬余親兵向外突圍。
羅成得知公孫瓚要從南門突圍,當(dāng)下也顧不得家眷,綽了長槍,翻身上馬。順著城墻一路疾馳,從西門飛奔到南門來尋找公孫瓚,一直追到城門底下,方才趕上了冉閔、公孫瓚,當(dāng)下合兵一處,向城外奮力廝殺。
李績早就料到李元霸攻破東門之后,公孫瓚會從南門突圍,因此在李元霸攻門之前,就已經(jīng)悄悄傳令王伯當(dāng)率領(lǐng)著麾下的弓弩兵向南門集結(jié),準(zhǔn)備堵截公孫瓚、冉閔,若不能把城內(nèi)的守軍全殲,這次攻城戰(zhàn)就算失敗。
冉閔匹馬當(dāng)先,揮舞著龍虎雙刃矛奮力沖突,所到之處馬前無一合之?dāng)常栖妼⑿<娂姳淮逃隈R下,很快的就沖開一條血路,率先通過南門吊橋。
數(shù)千公孫精銳士卒揮舞著大刀,跟隨著冉閔奮力廝殺,所有人都知道,倘若此刻不能戮力死戰(zhàn)沖開一條血路,那么接下來就會像待宰羔羊一般被唐軍屠殺掉,此刻不拼命血戰(zhàn),等大刀砍到脖頸上的時候就晚了!
“放箭!”
看到公孫軍沖的甚是兇猛,王伯當(dāng)白衣銀槍,喝令身后列陣等待的弓弩兵亂箭齊發(fā)。
隨著王伯當(dāng)一聲令下,萬余弓弩手紛紛仰射,密集的箭矢猶如飛蝗一般從天而降,傾灑到了剛剛沖過吊橋的公孫軍頭頂,一瞬間,慘叫聲此起彼伏,中箭倒地者不計其數(shù)。
“冉閔在此,擋我者死!”
冉閔怒吼咆哮,一雙大眼瞪的滾圓,手中一丈七的雙刃矛揮舞的風(fēng)雨不透,把自己的身體與坐騎包裹其中,仗著颯露紫閃電般的沖刺速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沖進了唐軍弓弩兵陣中。
手中的長矛揮舞的虎虎生風(fēng),頃刻間連斃數(shù)十人,將王伯當(dāng)率領(lǐng)的弓弩兵沖的陣腳大亂,射出去的箭雨稍微稀疏了一些,尾隨著冉閔沖過吊橋的公孫軍趁機掩殺上去,與唐軍廝殺成一團,展開了刀刀見血的肉搏戰(zhàn)。
就在冉閔浴血沖鋒的時候,剛剛通過了吊橋的公孫瓚忽然撥轉(zhuǎn)馬頭,向薊縣城內(nèi)折返了回去,在城門底下與羅成迎面相遇。
“岳丈為何調(diào)頭回城?”羅成持槍駐馬,大惑不解,“莫非岳丈掛念岳母及諸位嬸娘,還有一干姊妹兄弟?請岳丈跟著冉天王突圍,容小婿回城接家眷突圍!”
“我去把糧草燒了!”公孫瓚也不多說,留下了一句話就與羅成擦肩而過。
羅成急忙撥馬追趕,在身后大喊道:“岳丈慢走,唐軍已經(jīng)蜂擁入城,此刻的薊縣已經(jīng)成了龍?zhí)痘⒀?,岳丈年事已高,恐力有不逮,還是讓小婿去接應(yīng)家眷吧?”
公孫瓚今年四十五歲,算得上年富力強,羅成之所以說他年事已高只是照顧他的面子。但公孫瓚卻有自己的打算,看到城外唐軍漫山遍野的掩殺過來,知道倘若輕裝簡行跟在冉閔身后,或許還有希望突出重圍。若是攜帶著家眷,想要從唐軍層層疊疊的包圍中沖殺出去,絕無可能!
既然沒法把家眷帶走,那么自己的妻子,以及七八個小妾便都會落進唐寇的手里,受盡,遭受千人騎萬人睡,這是公孫瓚絕對不能容忍的。所以公孫瓚決定調(diào)頭回家,把自己的妻妾全部殺了。
這種事情自然不能讓別人代勞,也不能告訴羅成,所以公孫瓚才面色冷峻的留下一句話,急匆匆的與羅成擦肩而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