帥帳之內(nèi),劉辯正襟危坐,掃視了眾文武一眼:“岳鵬舉提督三軍,終拔襄陽,勞苦功高,即日起加封為征西大將軍,賜爵博望鄉(xiāng)侯!”
岳飛并沒有流露出喜色,大步出列,拱手道:“能夠攻拔襄陽,實乃整個朝廷之力,靠著韓世忠、霍去疾、衛(wèi)卿、諸葛亮等文武群策群力,方有今日之功。況且岳飛在襄陽城下陳兵將近一年,方才破城,實在不敢居功,請陛下收回成命!”
“是朕下詔不許用人命填城的,不干岳都督之事!襄陽乃是天下第一堅城,更兼孫策智勇雙全,即便白起再世韓信復(fù)生,只怕一年半載也破不了襄陽!朕不會無的放矢,岳都督盡管安心受封便是。”劉辯正襟危坐,一言九鼎。
“我就不會告訴你在歷史上強(qiáng)大的蒙元用五十萬大軍進(jìn)攻襄陽,還被名不見經(jīng)傳的呂文煥阻擋了長達(dá)五年之久,在這個冷兵器的年代,一年的時間拿下襄陽已經(jīng)是最快的速度了!”劉辯在心里給岳飛的襄陽之戰(zhàn)做了評價。
客觀的說事實的確像岳飛說的這樣,能夠拿下襄陽并非岳飛一個人的功勞,是整個東漢三路大軍協(xié)同作戰(zhàn),甚至靠著天子御駕親征居中調(diào)度才最終拿下了重鎮(zhèn)襄陽,但給身為大都督的岳飛記下頭功也是應(yīng)該的。更重要的是劉辯必須要扶持一個聲望與地位與李靖在伯仲之間的大將,而不是一枝獨秀。
為君之道最重要的是賞罰分明,劉辯自然不會只封賞岳飛,大筆一揮又給霍去病、韓世忠及部下的武將各自加官進(jìn)爵,而諸葛亮、馬超、高寵、岳云、馬忠等人也少不了擢升封賞,一時間人人有份,各個有賞。
“謝陛下封賞,臣等愿誓死效忠陛下,掃平諸侯,匡扶朝綱,雖肝腦涂地,萬死不辭!”眾文武在岳飛的率領(lǐng)下一起跪倒在地,叩謝圣恩。
劉辯高高端坐,目光如炬,道一聲:“眾愛卿平身,本該設(shè)宴慶賀攻拔襄陽,犒賞三軍。但天降災(zāi)害,滿目瘡痍,百姓流離失所,家園損毀,朕就不與你們同樂了,眾將各自回營與麾下將士小慶一番便是!更要謹(jǐn)記對麾下將士嚴(yán)加約束,若有人趁火打劫,作奸犯科;除作惡者嚴(yán)懲不貸,管轄將領(lǐng)也必不輕饒!”
“謹(jǐn)遵陛下吩咐!”
眾將一起作揖允諾,陸續(xù)退出了帥帳,只留下岳飛、馬超、諸葛亮、孫臏等幾個重要文武陪著天子審訊孫策。
“來人,把孫策及張任提上來!”劉辯扶了一下帝冕,高喝一聲。
“諾!”
帳外的武士答應(yīng)一聲,一起把五花大綁的孫策與張任推進(jìn)了帥帳。
馬超手按佩劍,叱喝一聲:“見了天子,還不下跪?”
孫策與張任俱都昂首而立,孫策冷哼一聲:“要殺便殺要剮便剮,何須多費唇舌?孫策這雙膝蓋上跪天下跪地,中間跪列祖列宗,除此之外再也不跪!”
馬超正想再叱喝一句,被劉辯微笑著阻止:“久聞荊南小霸王心高氣傲,他不跪便不跪吧,給他與張任送了綁繩,聽聽他說什么?”
孫策喟然嘆息一聲:“敗軍之將,階下之囚,還有何話可說?但求速死!”
岳飛親自起身代表天子給孫策與張任松了綁繩,勸慰道:“孫伯符少年英雄,看得出陛下對你十分尊重的,何不幡然悔悟,為朝廷效力,將功贖罪,以求名垂青史?”
劉辯微微頷首:“岳都督所言極是,江東孫家乃兵圣孫武之后,自古豪杰輩出,與朝廷爭鋒背叛逆之名,殊為不智。朕愿免除你孫家不臣之罪,既往不咎,并委以重用,你給荊南舊部修書一封,勸他們放下刀戈,改旗易幟,為朝廷驅(qū)馳如何?”
繩索解開之后,孫策舒展了下筋骨,最后對著劉辯深深一拜:“孫策在這里稱呼您一聲陛下,你沒有羞辱我孫伯符,我感激不盡!但人生在世,各不相同,有人求生,有人求名,孫策所求者,不過一豪杰之名,還望陛下成全!”
聽了孫策的話,劉辯竟然無言以對,看得出來孫策求死之心十分堅定,再次試著規(guī)勸:“孫伯符,你還有兄弟姐妹,為何不替他們考慮一番?不要急著拒絕,朕給你一個夜晚考慮清楚!”
不等孫策說話,劉辯揮手道:“把孫策帶下去,讓孫尚香來與他團(tuán)聚?!?/p>
既然能與妹妹見最后一面,孫策也不推辭,拱手致謝:“謝陛下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