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光暗下,只留下一束柔和的追光打在他身上。
舒緩而略帶憂傷的鋼琴前奏,如同月光下流淌的溪水,輕輕響起。
和愛麗絲那充滿工業(yè)金屬感的冰冷搖滾截然不同,這旋律溫柔得讓人心頭一軟。
徐樂閉上眼睛,再睜開時,眼神里仿佛盛滿了星光與夜色。
他開口了,純正的俄語發(fā)音,帶著一種獨特的韻味,從麥克風中流淌出來。
“oчehьhoгopa3rce6e(不知曾有多少次)”
他的聲音不高,甚至有些低沉,卻像羽毛般輕輕拂過聽眾的心弦。
“3aдaвaлвoпpoc(我問自己)”
大屏幕上,同步顯示出俄語歌詞以及中文、英文翻譯。
觀眾們這才明白他在唱什么。
“длrчeгopoдnлcrhacвetrв3pocлeлnpoc(我為何而生為何而存在)”
歌聲里帶著淡淡的迷茫,和一種對生命意義的探尋。
沒有炫技,沒有嘶吼,只有娓娓道來的真誠。
現(xiàn)場逐漸安靜下來,那些質(zhì)疑和擔憂的聲音消失了,所有人都被這突如其來的、意想不到的旋律和語言吸引。
那是一種完全不同于愛麗絲表演的體驗。
如果說愛麗絲的歌聲是沖擊力極強的海嘯,那么徐樂的歌聲就是溫柔包裹的深海。
鋼琴聲變得更加空靈,加入了弦樂,營造出一種遼闊而寂寥的意境。
徐樂的歌聲也隨之變得更加深情。
“rпoдoждyeщeчytь-чytь(我將耐心的等待)”
“n6npatьcr6yдyвпytь(并為自己準備)”
“вcлeд3ahaдeждonnчton(踏上那通向我夢想和希望的路途)”
他的俄語發(fā)音標準流暢,情感飽滿,完全不像是一個外國人臨時學來的。
觀眾席中,一些懂俄語的觀眾,臉上露出了更加驚訝和欣賞的表情。
評委席上,大衛(wèi)·福斯特身體微微前傾,手指在扶手上輕輕敲打著節(jié)拍,艾米麗·懷特閉上了眼睛,似乎完全沉浸在音樂中,坂本健一則專注地看著臺上的徐樂,眼神復雜。
歌曲的情緒在層層遞進,仿佛一個人在黑暗中孤獨地行走,仰望著星空,尋找著希望。
旋律陡然變得開闊而充滿力量。
徐樂的身體微微后傾,氣息沉穩(wěn)。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他們知道,高潮要來了。
他會用怎樣的方式來回應愛麗絲那石破天驚的高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