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遙遠的瑪凱雷地區(qū),執(zhí)政官之座的傍晚時分,處理完了政務的維倫正帶著自己的兒子,在納魯神殿中參加一場信徒們自發(fā)舉行的集會。使用法術(shù)將自己偽裝成普通人的大執(zhí)政官很享受和自己的人民待在一起并分享信仰的感覺,他的兒子也很喜歡。
這孩子繼承了大執(zhí)政官與生俱來的智慧,也因為從小跟著自己的“養(yǎng)父”基爾加丹統(tǒng)帥學習武藝而虎頭虎腦,身強體壯。
他很懂事。
他知道父親每天都很忙,因此也很珍惜和父親相處的閑暇時間。
雖然尚未成年的他對于圣光教義并不十分感興趣,但看到父親非常認真的與教友們分享心得感悟,半大的孩子也假裝很感興趣的樣子在旁傾聽。
然而,相比這些枯燥深奧的教義交流,他其實更喜歡聽旁邊父親的教友們分享那些圣光勇士的故事。
比如時下最流行的“圣光勇士橫掃邪教徒與惡魔”的故事話本。
主角就是瑪爾德蘭準將和迪亞克姆準將,為了方便宣傳,牧師們將這個故事進行了“億點點”通俗化的魔改。
反正如果是迪克聽到這故事,八成會詢問如此勇猛如圣光下凡一樣對著惡魔開無雙的同事現(xiàn)在年方幾何,尊號為何又履職何處,說不定他們還一起共事過呢?
維倫的好大兒聽故事聽的眉飛色舞。
他握緊拳頭完全沉浸在刺激的屠魔故事里,其心里已經(jīng)開始幻想自己長大之后,追隨養(yǎng)父基爾加丹統(tǒng)帥的腳步成為最杰出的守備官的輝煌歲月。
曾是杰出奧術(shù)師的維倫當然注意到了自己兒子的舉動,但他并不覺得讓孩子接受英雄主義教育有什么不好。
畢竟那些故事都是基于事實的改編,這本就是社會宣傳的一部分。
愛國教育必須搞,而且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松!
經(jīng)歷過第二共治時代初期混亂時光的艾瑞達人官方顯然很懂這個道理。
不過就在維倫打算帶著兒子去拜訪一下神殿中的納魯時,他眼前突然閃過一道道看不真切的幻象。
那幻象來的如此劇烈,讓維倫一瞬間差點失去對身體的控制權(quán),他氣喘吁吁的坐在了椅子上,這立刻驚動了他的好大兒。
作為先知的兒子,他從小就知道父親擁有預知未來的能力,看到父親如今緊閉雙眼的樣子,小家伙立刻對不遠處的衛(wèi)兵揮了揮手,讓他們護送父親去安靜的地方。
這是所有先知共同的習慣。
他們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對未來進行預測,但那些幻象所代表的僅僅是未來可能發(fā)生的事情,那些只是“可能性”而絕非事實本身。
杰出先知和三流神棍的差別就在于,先知們有能力從真真假假的畫面中通過一系列篩選決策出最有可能發(fā)生的事,并將其整理成可以被其他人解讀的預言。
如果真假不分的將所有未來的可能都加以采納,那這份“先知”的工作基本也就干到頭了。
衛(wèi)士們攙扶著大執(zhí)政官在不驚動他人的情況下離開了集會區(qū),納魯神殿的高階女祭司伊沙娜女士也匆匆趕來要將大執(zhí)政官送到自己的冥想室里。
但維倫卻阻止了他們。
此時還在被各種幻象困擾心神的他低聲說:
“這一次的預言不太一樣,我需要在阿塔瑪水晶前完成這場預言!我能感覺到,某些重要且兇險的事情即將發(fā)生。
呼喚我的兄弟過來!
他必須第一時間知道這個預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