悖逆之臣,必被列國奉禮義而征之。(奉禮義而征之,出自《資治通鑒》)
殺一個魏營與伏晝何其容易啊,長劍一出,就能削掉那二人的頭顱。
然而不能。
他按兵不動。
他還守禮法,還要尋求權(quán)力的和平過渡。
他志在天下,這天下不止那萬萬里的疆土,比這萬萬里的疆土還重要的,是天下萬民的歸順之心。
民心永遠不會倒向發(fā)起殺戮的一方。
眾臣全都向這魏國權(quán)力最巔峰的人張望,一個個神色各異,憂心如搗。
賭注各自都下了,誰輸,誰就得傾家蕩國。
小惠王紅著眼,咬緊牙關(guān),拼著一股狠勁兒,“怎么不敢!寡人敢!”
這時候崔若愚在一旁舉杯笑,“主君,大王畢竟還是個孩子,便只當(dāng)作玩笑話罷了,免得輸了賭局,丟了面子,大王要哭,同僚們也該不認啦!”
小惠王急于還政,豈肯在百官面前承認自己還是孩子。
因此急了眼,拍案怒喝一聲,幾乎破了聲腔,“姓崔的!別拿寡人當(dāng)孩子!也別打著什么‘孩子’的名義,就霸占著我魏國的兵權(quán)!”
話已至此,小惠王總算把心里的話一下給倒了出來。
謝硯皺著眉頭瞪著小惠王,“叫!叫!叫!”
他大抵要說,“叫什么叫,要吵死寶寶啦!”
崔若愚趕緊低頭致歉,“是老臣的不是,只是大王的年紀到底擺在這里難免叫人以為,大王鬧孩子脾氣”
周褚人也跟著說道,“是這個道理,大王還是回家吃奶,莫再打什么賭啦!哈哈,傳出去,可要叫咱們魏武卒笑掉了大牙!”
小惠王不愛聽“孩子孩子”的,崔若愚又偏偏“孩子孩子”地掛在嘴邊,更不要說周褚人那武夫還要提起從前吃奶的蠢事了。
十四歲除非城府極深,還是個無法時時刻刻藏得住情緒的年紀。
因此小惠王又拍起了食案,他重重地一拍,吼破了音腔,“住嘴!住嘴!住嘴——”
繼而猛地站起了身來,單手指天,瞪著周遭的人,信誓旦旦的,那憤怒的目光最后到底要落到主座上的晉君那里去,“寡人,敢賭神發(fā)咒!”
席上晉人不語,一個個冷眼旁觀。
眾臣驚惶惶愈發(fā)變了顏色,或者紛紛勸阻,“大王啊!江山社稷,豈可兒戲??!”
或者苦口婆心,“大王萬萬不可意氣用事,當(dāng)心祖宗大業(yè),毀于一旦??!大王——大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