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聲齊喝,發(fā)出鏗鏘的聲響。
木劍相擊,發(fā)出金石碰撞之音。
如勁松于狂風(fēng)之中,又似飛鷹于流云之下,華服木劍在燭光中交錯閃爍,在座之人皆擊掌叫好。
夜幕低垂,中軍大帳燭火通明,亮如白晝,春姬裊娜著身子率眾舞姬魚貫到了諸位王侯身邊奉酒,鶯歌燕舞,好不快活。
眼見著歌舞升平,君臣和氣,然而那末尾的伶人卻猛地一蹬地面,身形暴起,似離弦之箭踏上了惠王身前的青銅案。
那長劍竟纏在腰間,此刻霍然一下抽出,在滿殿的燭光下迸射出刺目的寒光,大喝一聲,“受死!”
出手凌厲,直擊人心。
殿中諸人大驚失色。
舞的是木劍,藏的是真劍!
身手極快,十分利索,竟連臉都看不清楚。
宮人護著惠王大叫,“刺客!有刺客!護駕!護駕!”
惠王倉皇躲進長案底下,閉著眼哇哇大叫,“干什么!仲父救我!刺客!刺客!護駕!護駕!”
舞姬們駭?shù)酶呗暭饨?,在殿?nèi)東躲西竄,“?。“ 让让?!”
殿外值守的有兩撥,一撥是魏武卒,一撥是惠王近衛(wèi)。此時聞聲進殿,惠王近衛(wèi)直奔刺客而去,魏武卒卻頓步于大殿中央持劍防守。
有人驚惶大喊,“保護大王!”
殿內(nèi)大亂。
長平侯驚惶起身,奔去魏惠王跟前,見魏武卒只是立在殿中不動,不禁忿然吼了起來,“愣著干什么!魏武卒!護駕!護駕!”
惠王哭道,“岳丈救我!”
都只當是要行刺惠王,誰知道伶人的劍卻乍然拐了個彎,一腳蹬上長案,借力一蹬,反身朝著王父的上座岌岌刺來。
阿磐這才看清楚,那伶人不是旁人。
是,是孟亞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