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還沒忘當初六鎮(zhèn)起義的引頭,便是謝瀾安向尉朝歸還那兩萬戰(zhàn)俘,引發(fā)了朝中貴族貪墨的陰私。
可以說,高世軍之所以淪落到今日,追根究底,離不開謝瀾安所賜。
可要他平心而論,他對謝瀾安的敵意,卻還不如對刻薄寡恩的北朝廷來得深切,有時候高世軍甚至慶幸謝瀾安放還了那兩萬同袍,而不是一舉斬殺。
見了鬼了。
這種神秘矛盾卻又讓人不禁受其影響的氣質,高世軍在胤奚身上同樣看到過。
他時而覺得胤奚城府深不可測,陰森冰冷,時而又錯覺這小子對人坦誠相待,心地仁慈。
如果高世軍有機會和南朝的庾太后或遜帝促膝長談,也許會與這對曾經(jīng)被謝瀾安一臉正氣地耍得團團轉的母子引為知己。
謝二爺說胤奚是謝瀾安一手調教出來的人,絕不僅僅是字面上的意思。
畫皮畫骨,他被她從一灘污泥里撈起,由她重塑了血肉與心志。于是他處處學她,將她的精髓融進自己的血液。
可在離開謝瀾安后,胤奚開始漸漸顯露出自己的氣質。
與女君神擋殺神的桀驁獨斷不同,胤奚在一步一絕境里打磨出了沉毅如水的內核。他從前學她的視野,從高處網(wǎng)羅全局,然而隨著接收的流人與難民越多,胤奚回到了底層的土壤一肩托起蕓蕓生民。
影子離開主人,滋生出自己的形狀。
唯一的代價,是承受從形影不離撕裂成一分為二的痛。
痛處有名,名做相思。
“幼承家學?!?/p>
胤奚沒有隱瞞高世軍?!拔冶臼峭炖沙錾怼!?/p>
高世軍大為意外。
他先前就覺得奇怪,按說這家伙氣度清華,容貌俊美,舉手投足都和大老粗不一樣,怎么看也是個錦繡堆里養(yǎng)出來的豪閥將門子弟,卻怎么又能和鄉(xiāng)野九流的人打成一片?
不承想,他竟也是個苦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