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儒家文人來說,“仁”是內(nèi)心堅守的道德根基,“義”是立身行事的準(zhǔn)則底線,二者構(gòu)成了文人精神世界核心信仰。
“殺身成仁、舍生取義”不是悲壯的無奈,而是對信仰的踐行。
這種精神,超越生死局限,將生命意義與道義理想劃上等號。
張攀怎么能和這種精神共鳴!
他知道什么是“成仁”什么是“取義”嗎。
他知道什么義理嗎。
趙明宇覺得最近發(fā)生的事都很邪門,甚至懷疑是不是最近壓力大,產(chǎn)生幻聽幻視。
就在這時,一個聲音在半空傳來。
這聲音初聽低沉肅穆,似有似無,再聽卻似暮鼓晨鐘,震耳欲聾,將趙明宇心中的負(fù)面情緒一掃而空
“天地有正,……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
萬里晴空中,銀河劃破天際,將天地一分為二。
“浩……浩然正氣?”
趙明宇渾身一激靈,滿臉不可思議。
就連一旁始終保持微笑的岳霆,笑容也在這一刻猛然凝固。
浩然正氣!
竟然是浩然正氣。
浩然正氣在華夏文人中,代表堅守道義、剛正不阿的精神風(fēng)骨,更是道義準(zhǔn)則。
這東西張攀能有?
此刻,就連岳霆也覺得不可思議。
雖然他猜到,張攀能容納神格,也許能釋放碧血丹心。
但萬萬沒有想到,張攀竟然能觸發(fā)正氣歌,引出浩然之氣。
浩然正氣可是大儒用一生奉行仁義禮智信,才能養(yǎng)出來的東西,張攀怎么可能有。
就算現(xiàn)在華夏人心中都有美好品德,但浩然之氣不是有品德就能養(yǎng)出來的,需要對道德的絕對堅守,對于獨立人格的踐行。
張攀根本不是儒生,怎么會有浩然之氣?
某處學(xué)院中,一群老者正在觀看直播,看到赤虹貫穿天地,浩然之氣凝聚成大道之音,這群老者不自覺站起身。
“浩然之氣!”
“是浩然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