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解讀是:‘學(xué)門手藝(識字算賬也算本事),經(jīng)常練習,熟能生巧,
飯碗端得牢,心里踏實,這不高興嗎?’”
他看向杜明月,“明月姑娘,你看這樣行么?夠明白不?”
杜明月秀眉微蹙,指尖輕輕點著“飯碗”二字。
她出身名門,飽讀詩書,李恪這種將圣賢之言直接掛鉤“飯碗”、“踏實”的解讀,
沖擊不小。她沉吟片刻:“殿下立意是好的,讓圣人之言‘飛入尋常百姓家’。
只是這‘飯碗’二字…是否過于直白市井?
可否換成‘生計’或‘營生’?‘高興’也稍顯隨意,
不如‘喜悅’或‘樂在其中’雅馴?!?/p>
李恪還沒說話,旁邊的陳秀才小聲插了一句:“杜小姐,恕學(xué)生直言,
‘生計’、‘營生’這些詞,對那些剛放下鋤頭的娃娃和他們爹娘,
恐怕沒‘飯碗’來得實在、好懂?!吲d’也比‘喜悅’聽著順耳?!?/p>
他在底層掙扎過,更懂普通人的話。
李恪點頭,對杜明月笑道:“明月姑娘,陳先生說得在理。
咱們這書,不是給國子監(jiān)鴻儒看的,是給田埂邊、工棚里的人看的。
話糙理不糙,讓他們一聽就懂,覺得圣人的話,說的就是他們自己碗里的飯、
手里的活計,這才是關(guān)鍵。”
他心里想:學(xué)以致用,安身立命,就是最大的快樂。
杜明月看著李恪坦蕩的眼睛,又看看陳秀才的表情,
想想義學(xué)里孩子們渴望的眼神,心頭那點矜持松動了。
她展顏一笑,提筆在稿紙上將“飯碗”改為“生計之本”,
“高興”改為“樂事”,既保核心意思,又添幾分文氣。
“殿下高見,是明月迂闊了。如此改動,可好?”
“好!改得好!”李恪撫掌。
接著是“君子不器”。
李恪的解讀更“離經(jīng)叛道”:“厲害的人不能像件死板的工具,得多學(xué)幾樣本事!農(nóng)閑學(xué)點木工,災(zāi)年能進城找活路;
認字算賬,買賣不吃虧。藝多不壓身,多條路走,心里才不慌!”
這次,連王孝通都捋著胡子點頭:“妙!妙啊!格物致用,正該如此!
圣人此言深意,被殿下一解,竟如此通透!”
他想到自己差點被埋沒的經(jīng)歷。
杜明月沒糾結(jié)字眼,提筆潤色,將“進城找活路”改為“可另謀生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