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斯更是完全失態(tài),他幾乎把臉貼在了機床的觀察窗上,口中用德語飛快地念叨著:
“振動冷卻刀具路徑”
他試圖用他畢生所學去解釋眼前這違背他認知的一幕,卻徒勞無功。
他猛地轉頭看向控制屏幕,上面復雜的加工程序代碼如同天書般滾動,其中嵌套的宏指令和精妙的補償算法讓他倒吸一口冷氣,后背瞬間被冷汗浸透。
這絕非老舊控制系統(tǒng)能承載的智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當?shù)谝粋€加工完成的葉片模具被機械臂小心翼翼地取出,放置在鋪著潔凈絨布的檢驗臺上時,時間仿佛凝固了。
模具曲面如同凝固的海浪,線條流暢而充滿力量感,過渡之處渾然天成,找不到一絲接縫的痕跡。
燈光下,整個表面呈現(xiàn)出一種令人窒息的鏡面光潔度,清晰地倒映出上方燈管的輪廓和周圍人們驚愕的臉龐。
“請。”
老周的聲音打破了沉寂。
聲音里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自豪,將高倍電子放大鏡和激光輪廓儀推了過去。
專家們如夢初醒。
幾乎是一擁而上。
羅伯特·米勒搶過放大鏡,手指有些哆嗦地調整著焦距,鏡片下的微觀世界讓他倒吸一口冷氣。
沒有一絲雜亂的刀痕,沒有半點微觀撕裂,只有均勻、致密、朝著最優(yōu)切削方向排列的、如同藝術品般的微觀紋理!
他見過的最高端機床加工出的表面,也未曾達到如此完美的境地。
山本一郎則死死盯著激光輪廓儀屏幕。
代表葉片曲面輪廓的綠色曲線,與設計理論曲線的紅色虛線幾乎完全重合!
代表誤差的柱狀圖低矮得可憐,關鍵區(qū)域的輪廓度誤差被牢牢鎖定在0008毫米以內,遠超國際航空領域的嚴苛標準!
屏幕上冰冷的數(shù)字像重錘一樣砸在他的心頭,粉碎了他之前所有的傲慢。
漢斯更是拿出了壓箱底的本事——便攜式白光干涉儀。
當干涉條紋圖案投射在模具最復雜、最刁鉆的葉根r角區(qū)域時,屏幕上顯示的條紋竟然是近乎完美的平行直線!
這代表著該區(qū)域的面型精度達到了納米級!
他反復校準設備,結果依舊。
這位以嚴謹著稱的德國工程師,臉色變得蒼白,看向那臺老舊機床的眼神,第一次充滿了敬畏,如同信徒看到了神跡。
“這…這冷卻系統(tǒng)…”
漢斯終于忍不住,指著那些精準噴射的紫銅管:
“是怎么實現(xiàn)如此精準定位和流量控制的?”
“這絕不是標準件!”
他的聲音帶著一絲顫抖的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