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自然不會為此介懷,只是愈發(fā)擔(dān)憂,生恐她將來因這性情撞得頭破血流。
“窈窈,你到了該談婚論嫁的年紀(jì)?!敝毓獾蹏@道,“阿父也老了,身體每況愈下,興許照看不了你幾年了,總得為你籌劃妥當(dāng)才能放心?!?/p>
蕭窈來時準(zhǔn)備了不少說辭,等著與阿父爭辯,卻悉數(shù)被他這句堵得說不出口,望著他花白的頭發(fā)泄了氣。
眨了眨眼,輕聲道:“您該在武陵好好休養(yǎng)的?!?/p>
這話當(dāng)初她就提過,重光帝避而不談,只道:“世家子弟眾多,其中不乏品行端正、文才出眾之輩,你盡可以慢慢看,尋個自己喜歡的……”
蕭窈還是沒忍住打岔:“若是尋不到呢?”
時下風(fēng)氣使然,世家子弟頗愛熏香敷粉,近年五石散興起,更是成了不少人的心頭摯愛。
蕭窈上回來建鄴,在秦淮宴湊熱鬧時,誤打誤撞見過他們服食后行散的場面——
只著單衣,坦xiong露腹者大有人在,甚至還有同樂妓攪在一起,親昵狎戲的。
她那時年少,大為驚駭,如今回想起來,仍覺著眼睛不大舒服。
重光帝噎了下,哭笑不得道:“你自小常住武陵,才識得幾個?總要一一看過,才知道。”
“給窈窈添碗莼羹,她素愛這個?!敝毓獾鄯愿栏饦s一句,又問她,“你方才來時,已見崔循,觀之如何?”
蕭窈愣了愣,才意識到方才殿外見著的,精致得恍若假人的青年便是崔循。
在來建鄴前,她頭一日記的便是崔氏族譜。
鐘媼著重講了崔氏這位長公子,大為推崇,奉為圭臬,以致蕭窈聽到這個名字,都能連帶著想起許多。
崔循,字琢玉。
出身名門,任太常少卿,六藝無一不通,無一不精。
與謝氏那位三郎并稱“江左雙璧”。
蕭窈捧著碗,嘗了口熱羹,慢吞吞道:“我以為,崔氏看不上我?!?/p>
倒不是她妄自菲薄。
這些時日,鐘媼曾有意無意地提醒過。
所謂姻親,須得名當(dāng)戶對才好。
如崔氏這般的名門望族,必得與同樣底蘊深厚的士族結(jié)親,才算物盡其用。
若非要勉強(qiáng),崔氏族中那么些子弟,或許不介意舍個沒那么緊要的來結(jié)親。
但崔循這般出類拔萃,他日肩負(fù)門庭的長孫,決計是不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