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行行,別急嘛,我信還不行?。俊?/p>
許淮寧經(jīng)過這里,就讓劉衛(wèi)紅喊住了,“弟妹,回來了?”
“嗯,回來了,嫂子,都吃飯了嗎?”
旁邊人搭話,“沒呢,男人們沒回來,不著急?;磳帲犝f你會做衣裳???”
許淮寧點頭應道:“會一點,青青身上穿的就是我做的。”
那個軍嫂徹底信服了,“弟妹,這快過年了,能不能給俺閨女也做件褂子?”
“可以啊,不過我要用線也要費時間,每件收費二塊五。嫂子要是不嫌貴的話,就把布料送到我家?!?/p>
許淮寧說完就走了,她不管別人怎么想,義務勞動她是不會干的。
路上又遇見了收發(fā)員,交給許淮寧一封信,她看了看地址,當場宕機。
怪她。
是報社的回信,這么一來瞞不住了,她當時應該改成問舟的地址才對。
許淮寧打開門,趕緊拆信,手也有點抖,緊張的。
散文缺乏新意,拒了;
詩歌倒是采用了,發(fā)表在第1832期第四版,隨信還寄回來一張報紙。
主編還邀請許淮寧參加征文,征文題目叫:改革開放新風貌,發(fā)生在我身邊的真人真事。
許淮寧有興趣。
還有一張匯款單,稿費真的不多,不足十塊錢。
不管怎么說,也是許淮寧重生后賺到的第一桶金。
把信放下,許淮寧挽起袖子開始做飯。
她想小小的慶祝一下,就多做了一個菜,還找出來一瓶飲料。
殊不知,關于她做衣服要收手工費的事,正鬧的沸沸揚揚。
挑事的是王麗。
“要我說都在一個家屬院住著,男人都是戰(zhàn)友,要什么錢呀?真是掉進錢眼里了,沒素質?!?/p>
這句話真是說到某些人心坎里了,很多軍嫂沒工作,都是靠男人的工資,真的不禁花。
當然,也有人覺得王麗說的不對。
“秦家嫂子,聽說你會編蒲團,你能不能幫我家編兩個?我和成戎腰都不怎么好,坐這個軟和?!?/p>
說話的是劉衛(wèi)紅,她也就送把菜,人家淮寧連手工費都沒要,這個時候她要不說句話,可太讓人寒心了。
王麗從心底不愿意,編這個可費工夫了,她憑什么給劉衛(wèi)紅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