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圓鼎絕非尋常窖藏之物?!?/p>
“你們看,鼎腹渾圓如垂天之月,三柱足如擎天玉山,撐起千年不墜的巍峨氣象?!?/p>
“皮殼是教科書級的黑漆古,幽邃的底色上浮著翡翠凍般的藍(lán)綠銹斑,燈光掃過時,銹層深處竟透出星沙似的輝光,這是青銅器在封閉淤土中形成的晶相銹,做不得偽?!?/p>
聽到這,之前的唐裝老人得意的瞥了我一眼,似乎是在說,看到?jīng)]小子,別不懂裝懂。
但我根本不在意,因為這位秦大師的話還沒說完。
“這鼎腹主紋帶上,盤踞的是三組高浮雕夔龍紋?!?/p>
“每只夔龍皆以雙陰線勾出虬曲之姿,龍首昂然吐舌,目如裂璺,龍身鱗甲以細(xì)如發(fā)絲的云雷紋密布,轉(zhuǎn)折處竟有失蠟法鑄造特有的熔融態(tài)肌理——龍尾收束處如熔金驟凝,一滴銅液垂墜成珥,正是西周中期「垂珥紋」的典型制式?!?/p>
“更絕的是獸面紋雙耳:耳廓外側(cè)陰刻蟬紋,內(nèi)側(cè)深陷處積著朱砂與泥土的層疊沁色,恍若鮮血滲入青銅的脈絡(luò)?!?/p>
秦大師輕轉(zhuǎn)鼎足,腹底銘文如驚雷炸現(xiàn)!
其他人包括乾老也都看得津津有味,卻唯獨我看不懂這些,但乾老還是以他所了解到的相關(guān)知識,對我小聲解釋。
“這三行十二字族徽銘文以「波磔體」鑿刻:「彔伯作寶尊彝,子孫永享」。”
“字口崩茬銳利如新斷竹,金文特有的「捺刀回鋒」筆意凜然逼人?!?/p>
“尤其「彔」字下部「皿」形構(gòu)件中,一道鑄造冷隔形成的細(xì)線貫穿器壁——此乃范線冷卻時銅液流速差異所致?!?/p>
我聽完之后似懂非懂,古玩這一行果然水太深,光是銘文刻字都極其講究。
“怎么樣秦大師,這夔龍垂珥鼎是真的吧!”
沒等秦大師開口定論,又有人跟著附和道:“老顧的東西肯定沒問題,沒聽到秦大師剛才的鑒定嗎,肯定是真的?!?/p>
就連乾老也沒忍住開口詢問:“怎么樣老秦,東西是真的嗎?”
我也跟著屏氣凝息,期待著對方給出答案。
按照他方才的鑒定過程,用贊口不絕來形容也不為過,字里行間無不在透露出他對這件青銅鼎的認(rèn)可。
可令我萬萬沒想到的是,這位秦老卻輕描淡寫的吐出兩個字:“假的!”
此話一出,讓包間內(nèi)的所有人都集體懵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