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提議也有另一方面的好處,就是可以大大增進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在這世界上,“姓氏”一直是貴族的特權,就算是那些身家殷實的商人,大多也沒有姓氏。如果能夠讓西北共和國的平民們都有姓氏,那么至少從感覺上,就顯得高人一籌。
而且,這也可以彰顯文化,凸顯出西北共和國的特別,甚至可以引來很多渴望家族綿延的人才。
總的來說,這個做法除了會稍稍增加一些行政成本之外好處多多,的確是有百利而只一害,完全值得去做。
當然,這是雷納德的說法。
隋雄看了之后,倒是沒有想過要反對,卻想起了另外一件事。
記得當年上學的時候,程教授講古,說過中國春秋戰(zhàn)國時代“國人取姓”以及日本明治維新時期“普及姓氏”這兩件事。
這兩件事相差近兩千年,但卻有驚人的一致性。沒有姓氏的平民們在給自己取姓氏的時候,往往從家庭住址、工作、身份、乃至于一些美好的愿望出發(fā),為自己以及子孫后代取下各種各樣的姓氏。
然而隨著時間推移,中國古代那些為自己取姓氏的平民們之中,很多都沒有能夠把姓氏傳承下來,以至于傳承到現在,中國常見的姓氏依舊是古代貴族們的那些——程教授曾經半開玩笑半唏噓地說,當代的中國,滿大街都是王侯將相或者地主富商們的后代,真正從有姓氏的初祖開始就是窮人的,反而寥寥無幾。
其實別說中國了,就算取姓運動到現在,兩百年都還不到的日本,姓氏的集中情況也已經在逐漸凸顯。這還是現代社會,窮人相對來說比較容易延續(xù)子孫的情況下呢。
西北共和國這次如果推動取姓運動,想必也會有很多很多奇奇怪怪的姓氏出現。只是幾百年上千年后,這些姓氏里面,又會有多少能夠傳承下去呢?
想到這里,隋雄也不由得唏噓起來。
唏噓之后,他就將這份提議放到了高層會議上討論。
雖然以他的威望,完全可以一言而決,但他覺得,還是討論一下比較好。
結果在討論的時候,大家還真提出了不少意見。
“取姓氏是好事,但要限制一下,不能取一些很別扭的姓氏?!?/p>
“是啊,不能姓‘狗糞’、‘貓耳朵’之類,那太奇怪了!”
“狗糞也就罷了,貓耳朵哪里奇怪?”
“……好吧,我就是隨口一說……”
“姓‘虛空’也不行,容易被人誤會?!?/p>
“對!這個不許姓,要不然幾百年后,沒準后人還以為是咱們陛下的神子們呢……”
“……我一個水母,哪來那么多神子啊!”
“陛下,此事不可不防??!”
一番討論之后,提出了若干補充和完善的意見,最終這件事就順利通過了。
幾天之后,西北共和國平民取姓運動,正式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