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子旺連說不敢,但緊跟著,又忍不住嘟囔著還是兒子最好。
見他們夫婦為此爭執(zhí),張翠山笑道:
“依小弟愚見,兒子好,女兒也好,若是大嫂這一胎能湊個‘好’字,那便更好了!”
周子旺還沒反應過來,周夫人就已經面帶喜色,微微欠身致謝道:
“那就承叔叔吉言了!”
周子旺回過神來,高興的摟著張翠山肩膀大笑道:
“哈哈哈哈,還是二弟會說話,就生一個‘好’字,咱要兒女雙全!”
張翠山給孩子取名之后,周子旺夫婦對他就更加親近了,有時兩夫妻還會當著他的面吵嘴,絲毫沒有把他當成外人。
但一想到他們夫婦的結局,張翠山又忍不住有些惋惜。
畢竟他不是神仙,已知的事后必再有,除非周子旺至此離開袁州,不再做義軍的統(tǒng)帥,否則他的命運,基本上就已經注定了。
轉眼數日過去,商船總算靠近了福州海岸。
張翠山與周子旺夫婦、三弟常遇春在碼頭分別。
臨別之際,張翠山還是沒忍住的勸誡了周子旺幾句,讓他不要急于擴張勢力,應先守好一州之地,待穩(wěn)扎穩(wěn)打,時機到來后,再圖謀后續(xù)大事。
反正該說的他已經都說了,至于對方有沒有聽進去,就不是他能決定的了。
還有常遇春,此刻他只是加入了義軍,跟隨在周子旺身邊,還沒有正式加入明教,尚有退路。
因此張翠山囑咐他萬不可加入明教,若遇到麻煩,便直接前往武當求援。
一入明教,非死不可退教,他不想常遇春將來被打上明教的標簽,受人利用。
常遇春如今對張翠山言聽計從,當即點頭答應下來。
分別時,周子旺給了張翠山不少銀兩。
張翠山拿著銀兩買了一匹好馬,向西而行。
……
一路上,張翠山曉行夜宿,輾轉兩月,這才到了昆侖山的腳下。
他向路人打聽了紅梅山莊的下落后,就登山而去。
昆侖山越到高處,便越是寒冷。
不知不覺間,天上已下起了雪花,隨后是朦朦朧的鵝毛大雪,遮天蔽日。
地上的積雪也越來越厚,踩在腳下,發(fā)出咯吱咯吱的聲響。
就在張翠山下意識裹緊身上的大氅時,遠處的風雪中,忽然傳來陣陣犬吠。
隱約間,似乎還能聽到幾聲凄厲的慘叫,在這空曠的山間,猶如厲鬼哭嚎般,陰森可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