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的道理,你這個草包都明白,他會不知道嗎?
以百人隊,若斬殺四百頭,憑此一戰(zhàn),足以再升三級!”
“再升三級?”
四百頭,記功一千二百首,且拋開。
僅僅是覆滅韃虜千人隊,助地藏營脫困,這一項功勞,升三級亦無不可。
只是
軍侯之后,軍司馬、都尉、校尉。
真的要這樣,我還有資格直接封將嗎?
按照大宣軍政選拔制度,軍中校尉,能提拔的最大官職,便是官拜六品的軍司馬。
再往上,無論是偏將或?qū)④姡胍岚我粋€都尉出來,都需要上報兵部,按軍功計算是否有資格升任。
這也杜絕了地方部隊,任人唯親,獨政專權(quán)的隱患。
“哈哈哈!”
“蔣校尉,此戰(zhàn)必然大勝,你準備好封賞吧!”
蔣校尉目瞪口呆,好似沒有反應(yīng)過來一樣:“這十二歲的軍司馬?新兵兩個月未到,連升五級?官拜六品?”
知曉他最多能給到軍司馬的軍職,也沒有在這個問題上做糾纏。
“亂世將起,群雄逐鹿的日子也快了!”
“天下英雄幾多,而少年天才亦如漫山竹筍,遇見春雨便要破土而出?!?/p>
盧正青仰頭看向北方:“若是我那個修過‘望氣’功夫的師兄,不知道今日,會不會激動得上躥下跳!”
地藏山脈以北,山腳下。
一大塊被削掉草叢、蒺藜的平地,扎著一頂頂帳篷。
不遠處的山腰上,隱蔽三人,目光緊緊盯著其下營寨。
淅淅索索!
身后草叢略有晃動,一名營兵從中鉆了出來。
“報!”
“有韃子援軍,已通過‘馬鞍口’,人數(shù)約在兩百人左右!”
“估計是接應(yīng)前面韃子的援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