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有點心事重重:“去鼎食閣。
”一樓廳內(nèi)食客不少,有幾桌圍成一團,柏韞坐在鄰桌,要了壺茶。
“唐萍兒小姐真乃女中豪杰,敢抗貴妃!”“有什么用,現(xiàn)在人都不知道去哪了。
”“肯定在大理寺,要不就在皇宮,她當時在登聞鼓那兒把什么都說了,聽著不像假話。
”手中白云春毫茶香升騰,柏韞端起抿了一口,只繼續(xù)聽。
那日正午,唐萍兒披麻戴孝,二十六歲的妙齡看著卻十分憔悴,像一片枯葉,瘦弱的身軀直板板的站著,固執(zhí)的敲鼓,直到響起百聲鼓鳴,她才脫力跪下,雙手舉高證物:“草民唐萍兒,十八年前新周初建,元年與母親搬至京郊,孤孩寡母相依為命。
”“一日傍晚,母親出門典當首飾,久久不歸,我心急如焚四處找尋,卻在河邊,尋見我母親帶血的外衣,里面還裹著張帕子。
”她高高舉起手,十幾年過去,帕子的光澤依然在日光下耀眼,如一條玉河,“景”字刺繡點綴其中。
待到圍觀百姓都看清,唐萍兒疲憊的頓了頓,嗓音卻字字透響:“正是此物!這是能證明身份的信物!這就是當朝景貴妃的東西!今,上蒼重盛新周,草民愿以命苦求真相,勢必為母討回公道!”此話一出,正午本艷陽高照,下一刻竟驟現(xiàn)驚雷!現(xiàn)場群情激奮,伴著天公降雨,登聞鼓旁“公道”二字響徹云霄,案件還未查,倒已有幾分神話的冤屈。
如此陣仗,造就了京華這樁走街串巷都在討論的大案。
皇上剛做了點好事,下頭多少雙百姓的眼睛看著,唐萍兒不能動,這案子有的查。
只是景貴妃如何辯解,信物如何驗證就不是他們這些平人能知道的了。
柏韞也挺好奇,這到底能查出來什么,唐萍兒又是怎么知道那是景貴妃的東西。
聽得差不多了,柏韞拍拍手正要喚小二點菜,桌上落下一把絳紫折扇,一人在她對面坐下。
江入年?他怎么在這?尋思著這兒也不是花樓,柏韞笑了笑:“江小公爺,稀客。
”對面人展扇的手愣了一愣,“好久不見,柏韞。
”從柏廣失蹤后,他二人好像就再沒這樣平心靜氣的說過話,“上次襄盛大會上,因為我和長孫毅之間的過節(jié)連累了你,一直沒尋到機會和你道歉。
”“小公爺不必掛懷,這樣的事非你我能左右。
”聽到柏韞的安慰,江入年扯了扯嘴角,反而覺得更不好受了,一股難以抑制的空落在心底滋生。
好像自從柏廣不見,這幾十天,從開始的暴怒焦心到如今的郁郁寡歡,江入年整個人都像被抽去精神,無心縱情酒色。
現(xiàn)在……他抬眼看對面,柏韞生疏的態(tài)度像一根導火索,點燃了他心里頭長時間的憋屈氣悶,他快要爆發(fā)出來。
只是張口,話卻堵在喉嚨。
他實在沒資格也沒道理和柏韞發(fā)泄,“我聽說柏廣小妹要嫁人了,就在幾日后。
”心思不在此處的柏韞答:“是,江家應該也收到喜帖了。
”“屆時我會和父親一同前來,我同柏尚書錢夫人商量過了,大喜當天由我背柏百出嫁,也算盡我一樁心事。
”柏韞此時仿佛才回神,露出微微詫異的眼神,江入年苦笑:“這也是我最后能做的。
”他和柏廣少年相識,自比至親好友,如今他不在,自己自然要看顧他這親妹妹的婚事,還有……“柏韞,此后柏家若有什么困難,可以來江國公府,我必竭盡全力幫你。
”預想的應答并未出現(xiàn),過了一會,幾分堅毅幾分干涼的聲音出現(xiàn):“多謝江小公爺美意,實是你多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