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刻后,她說:“姜虞候,我記得府志上載,梧州有三處烽燧。
一處在城西桂江河畔的水則碑,由水文吏看管,此烽火點燃則求援上游,但如今江水漫城,水則碑的烽臺恐怕早已被淹。
還有一處烽火在衙城兵馬營內(nèi),我想請您攜您的部下速去衙城命他們點燃烽火。
”姜丕站在原地扶劍道:“夫人,圣上令我不能輕易離您左右。
”觀棠道:“你且聽我說。
我朝初期曾有知州與通判同時離城,致使州內(nèi)無人決斷釀出梟亂之禍,此事之后,朝廷明令各州二守毋得同時離城。
徐知州現(xiàn)下既然在郁江畔,州院內(nèi)應由通判李誠昭留守。
此人及事王晸宅中亦如此。
他門下幕客三十余人,此刻皆在清凈館內(nèi),貪享著館內(nèi)白釉大盆里盛著的冰帶來的涼意。
清凈館由一臺繡著虬曲松樹的素絹屏分隔成里外兩部分,里側(cè)擺著一把紫檀官帽椅和書案,下首另置了兩個楠木桌椅,此刻端坐著頭戴結(jié)巾、身著素錦直裰的兩位男子。
其中一人年歲稍長,名叫汪實,是幕客中的首席,旁人換他汪謀主,另一人名叫薛潛,正值而立,但并未蓄須,其貌纖秀,被稱作薛掌案。
午時,館外暑氣四溢,就連蟬鳴里都帶著一種難以言說的死氣,薛潛拆開廣南西路急遞來的消息,上下掃了一眼,并未立刻提筆抄錄。
坐他對首的汪實瞥了他一眼,捻須問:“是何消息?”薛潛起身將信遞了過去,過不一會兒,汪實撫掌大笑道:“好好好,真是天助相公。
”他說完,兜轉(zhuǎn)目光向薛潛,說:“自從謝少行被擢為廣南西路經(jīng)略安撫使,你便設下此局靜待天變。
如今眼看著要應驗了,怎不見你有一絲雀躍?”薛潛長睫輕垂道:“只是不知那梧州知州能做到幾成。
”“便是有兩成,也能叫他消受一番!”汪實瞇起眼道:“這謝少行如今因為鑄錢監(jiān)一事在柳州分身乏術(shù),我看,現(xiàn)在就可以草擬他愆期救災的參本了。
”汪實拿著信函起身往屏風另一側(cè)走,過不一會兒便聽外間議論聲起,間或夾雜著幾聲促狹的笑。
薛潛面無表情站在原地聽了一會兒,隨后回到書案旁寫了幾個字,卻見字形渙散,最終放下筆。
酉時,薛潛等人離開清凈館,王晸在宅內(nèi)給幕客們安排了住所,但他并不居于此。
離開御街后,薛潛拐入了金線巷的一家雅舍,遞上了自己的刺金貼。
過不一會兒,雅舍的都知掀簾走了出來,一邊說“您怎么今天來了”一邊將他往里頭引。
薛潛一言不發(fā)地跟著她走進院子,隱隱聽見遠處廂房內(nèi)傳出琴音。
他問:“今日音娘有客?”都知點頭道:“您來得不巧。
”薛潛轉(zhuǎn)身想走,都知伸手攔住道:“薛郎君,今天有個角兒,您給瞧瞧?”薛潛擰眉道:“方都知,我只見胡行首。
”“哎,您看一眼,就一眼。
”都知招了招手,廊下走出來一個濃妝艷抹的女孩,看起來不過十二三歲,落在地上的影子瑟瑟。
“這可是我親去揚州尋來的。
”都知見他目不轉(zhuǎn)睛地盯著女孩子,邀功般地說。
薛潛嫌惡地看了一眼都知,說:“方都知,你不必同音娘說我今日來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