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孫晟微笑著指著案上琵琶向高氏說道:“今日諸事繁忙,我許久未聽娘子彈奏。
我知你心中煩亂,勉力為我奏一曲《入陣曲》如何?”高氏頷首,抱著琵琶膝行至丈夫身前。
長孫晟艱難地伸出手去,將妻子面頰上被眼淚濡shi的散發(fā)攏向耳后。
“我走后,你們多保重。
”他耳語道。
高氏手執(zhí)笏板,在五弦琵琶上模擬出蒼涼的畫面。
長孫青璟在父親榻邊坐下,手肘撐著邊沿,以雙手托腮。
她想找些安慰父親的話,父親卻突然撫了撫她的雙環(huán)髻,竭力用戲謔的語氣逗弄她:“往日都是阿耶給你講故事,今日你給阿耶講個故事可好?”女孩點點頭,她沒有詢問父親愛聽什么,她堅信她講的一定是父親最愛聽的。
琵琶聲時而悠揚婉轉,時而氣若游絲,時而蓄勢待發(fā)……“從前,中夏有一位少年英雄,立志要擊敗氣焰囂張的北虜。
恰逢兩國和親,少年便擔任送公主和親的使者。
一行人經歷千難萬險,終于來到王庭。
北國的可汗看不起中原的使團,處處刁難嘲笑他們。
可汗與公主的婚禮上,兩只大雕掠過天際。
可汗拿著兩支箭,指著盤旋的猛禽對送親的使團說:‘不知誰能射下這雙雕?’可汗本以為中原盡是怯懦之人,意欲好好羞辱使團一番。
誰料少年應聲而起:‘愿為可汗助興。
’隨即接過一支箭,抓住兩雕相攫的時機,一發(fā)雙貫,引得道賀的各國使節(jié)嘖嘖稱奇。
少年從此成為北境口耳相傳的英雄……”激越的琵琶聲戛然而止,故事里的少年永遠是年輕英武的模樣。
長孫青璟伏在父親xiong口,看著父親微笑著入睡。
“后來,少年遠行去了很多地方,他看見過奔騰的牛羊,連綿的大漠,磧北的赤氣,五色的天光……”英雄確實死的恰逢其時,一則國家蒸蒸日上,無須殫精竭慮修補大隋這艘即將千瘡百孔的龍舟;二則家族兄友弟恭,無須處心積慮彌合彼此仇視的兒子之間的關系。
至于那些窮盡南山之竹寫不完的罪孽,東海波濤洗不盡的惡行,那些長安東都街頭巷尾談論的笑柄,孤兒寡母令人嗟嘆的命運,那都是另一個時代的故事了。
高氏拉著子女的手步入中庭,家仆奴婢們略帶夸張的悲戚哭聲次第響起。
停駐許久的蒼鷹感應到靈魂的存在,被遠遁的魂魄牽引著振翮排云而上。
正堂的屋頂上,長孫安業(yè)手持父親的禮服,家仆拿著巨大的招魂幡,任這些布帛在空中招搖、飄蕩,然后聲嘶力竭地呼號著:“魂兮歸來——魂兮歸來——”長孫青璟全神貫注地注視著天空,那些蒼鷹再也沒有回來。
那個弓如霹靂,馬如閃電的年輕人和屬于他的意氣風發(fā)的時代落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