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王知道你為人正直,
眼里不揉沙子,
那也且聽本王的話,可好?”
駱青山聞言,
雙膝一軟,跪倒在郡王身前,抱著他的腿,
崩潰而淚如雨下:“王爺,那些孩子戰(zhàn)死時不過十六七歲,他們哪懂得什么叫家國大事,就想打了勝仗拿賞錢,讓父母吃上一頓飽飯,
也算盡孝,王爺啊,您萬萬不可手軟,
我們主帥知道孩子們都沒回來,
難受得一夜沒合眼,
他至今都在自責,
王爺,
別放過陳蒼,chusheng的心也是肉長的,陳蒼連chusheng都不如?!?/p>
駱青山聲淚俱下,哭得著實凄慘,兩間臥房隔著不遠,
唐煦遙本在陪著江翎瑜閑聊,也聽著動靜,緘口不語。
駱青山說得不錯,唐煦遙至今無法釋懷,盡管戰(zhàn)爭殘酷,奪將士性命只在頃刻之間,天地平靜地接受戰(zhàn)爭,新生,死亡,世間,他時常夢見自己躺在滿是血肉的深坑里,身邊不停地有聲音說冷,很冷,想回家,回到京師再與主帥共生死。
除了個別幾個心懷不軌的頭頭,所有將士都覺得跟隨唐煦遙出生入死是莫大的榮幸。
唐煦遙常夢到自己喝江翎瑜小時候的事,也在夢里和他麾下戰(zhàn)死的將士們待在一起,許多人夢到這樣血淋淋的場景都會害怕,唐煦遙不怕,就坐在某個地方,看著那些將士把酒言歡,靜默著陪伴他們。
只是那些將士和活著的時候不一樣了,他們從來不會帶著唐煦遙喝酒吃肉,話也很少跟唐煦遙說,唐煦遙一直以為是他們看不見自己,或是自己的自責愧疚累積太深,才夜有所夢,也一直對此事將信將疑,夢畢竟不見得是真的,唐煦遙只當這是一種寄托,遠遠地看著戰(zhàn)死的部將宴飲游樂也挺好的,逝去的人再也不會回來了,不管以何種手段再見,都是很好的。
直到不知何年何月的一夜,那些將士隊列整齊,一并向著唐煦遙行禮,道:“主帥,末將不肯帶您玩樂飲酒,也不肯與您交談,是怕您動情留在此處,無法回到愛人的身邊,主帥,雖在這不毛之地,可是大家都很好,很自在,交戰(zhàn)有傷亡不是您的錯,此為戰(zhàn)事頻發(fā)之處,不太平,也不安寧,唯有做鬼才能真的平安,末將希望您再也不要回到這里了,自此勿念,主帥,保重,望永不相見?!?/p>
從那以后,唐煦遙還真的沒再夢到過那些部將,他總覺得心里空落落的,想去祭拜,恍然意識到他們的衣冠冢在京師,他們喝酒的地方是在邊關,在衣冠冢前面說上多少話,他們也聽不見的,這也就是為什么唐煦遙從一開始就對江翎瑜研讀道法很感興趣,尋常人總覺得那是些旁門左道,不切實際的東西,在唐煦遙眼里,就是解開那個關于再見麾下戰(zhàn)死將士之迷的法門,他至今都沒有找到答案,他倒是愿意就將它歸于冥冥之中的定數(shù)。
一切愧疚和念想都可以用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來作答,可是那些關于希望永不與唐煦遙相見的話呢,也是唐煦遙的臆想?
當然有這樣的可能,唐煦遙還是更愿意相信再次見到共生死同患難的兄弟,心里那些寄托總是暖融融的,也不需要用冰冷的證據(jù)來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