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慶遙雖說不想搭理阿笙,到底不至于誤了正事。
阿笙參考爹爹給他的菜單,又另外加了幾道符城當?shù)厥忻裣矚g的菜,給印在菜單上。如此,客人到他們酒樓點單,也便方便許多,不必等著伙計們報菜。
菜單設(shè)計上,阿笙亦做了些功夫,菜單上不僅僅只有文字,他自己給畫了招牌菜,就印在菜單最顯眼的角落。
這個菜單的設(shè)計,阿笙也是學的街上的西餐廳,原本就只是抱著試試看的態(tài)度,誰知,客人們瞧見了,不少竟都覺得新鮮,制訂的合菜菜色亦十分受歡迎。
過去有客人等不到伙計報菜名,便會不耐煩離去,有了菜單,伙計們送一壺茶,客人們且慢慢瞧著,想好了,叫來伙計點單,兩廂都便利,兩廂都高興。
長慶樓的生意在年底又紅火了一波。
…
阿笙向來喜歡過年。
今年在期待之外,卻又多了些許擔心。
去年是他長這么大以來,頭一次離家,沒有同爹爹還有師傅他們一起過年,今年總算得以同爹爹團圓,再次迎新春,自是期待。另外隨著除夕臨近,二爺應(yīng)該也會得空,無論如何年三十當日,總歸是要在家里過的。
擔心的是,他怕爹爹一過了春節(jié),便又會同他提要搬出去的事。
長慶樓的伙計不全是繁市本地人,阿笙同薛先生商量了之后,決定給家離得遠的伙計提前半月放假,讓他們得以回去同家人們團圓。
誰知,除卻一位就在臨市的伙計表示提前三日放假便好,其他伙計則都表示他們不要假期,長慶樓營業(yè)到幾日,他們便可以做到幾日。
“掌柜的,我老家已經(jīng)沒了,便是我回去,家里也沒有人了……”
“我老家倒是還在……不過老家可窮著哩。我爹媽帶著我同幾個哥哥妹妹,舉家來了繁市。家里人口多,咱們店包吃住,我不回去,爹媽還輕松一點?!?/p>
“我也是,我也是,留在店里還有薪資可以拿回家,家里的日子也就好過一點。且外頭兵荒馬亂的,我們家也不敢輕易動身回老家,就怕……”
阿笙平日里忙,不像過去在符城長慶樓時,經(jīng)常同店里頭伙計打成一片,他只是偶爾聽阿貴提過一些,知曉店里伙計零星情況,知道在這個亂世下,大家謀生都不容易。
因此他跟薛先生無論是給后廚師傅還是學徒同伙計,薪資都比街上的其他家酒樓要高上一些。
繁市如今歌舞升平,在繁市待的時間長了,便極為容易給人一種錯覺,仿佛眼下就是一個太平盛世。
聽了伙計們的這番話,阿笙心里頭難受了起來。
他同爹爹又何嘗不是呢?
有家,回不得。
阿笙原先擔心會耽誤大家回老家,這才打算給不在本地的伙計們提前放假,既是大家伙各有難處,也便聽從大家的意愿,不想提前休假的,便繼續(xù)留在店里幫忙。
如此,長慶樓一直營業(yè)到年二十八方才休息,在大門外給提前貼上新春的“福”字。"